健康咨询描述:
的时候小肚子有往下坠的感觉是不是属于要早产的症状,现在有8个月了.要是早产的话有什么危险吗
是不是跟足月生没什么区别?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的详细点
病情分析:
早产是指在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196~258天)的分娩文献报道早产占分娩数的5%~15%.在此期间出生的体重1000~2499g,身体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早产儿死亡率国内为12.7%~20.8%,国外则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
指导意见: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 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防止感染:除专门照看孩子的人(母亲或奶奶)外,最好不要让其他人走进早产儿的房间,更不要把孩子抱给外来的亲戚邻居看.专门照看孩子的人,在给孩子喂奶或做其他事情时,要换上干净清洁的衣服(或专用的消毒罩衣),洗净双手.母亲患感冒时应戴口罩哺乳,哺乳前应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保暖:对早产儿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保温并不等于把孩子捂得严严的,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28℃,室内相对湿度55%-65%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但千万注意安全.婴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当婴儿体重低于2.5千克时,不要洗澡,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婴儿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若体重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可与健康新生儿一样洗澡.在寒冷季节,应特别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生活护理:
希望可以帮到你!
病情分析:
早产对孩子有什么坏处
指导意见:
你好,早产和正常分娩相同的表现,有子宫收缩,少许阴道流血,往往伴有胎膜早破,宫颈管先逐渐消退,后扩张等.以往有流产,早产史或本次妊娠期有阴道流血史的孕妇容易发生早产,可分为两个阶段
1.先兆早产:在中晚期妊娠,敏感的孕妇可以感到子宫收缩,这种无固定间歇时间,持续时间不规则的宫缩,并不是真正将要临产的宫缩,而是子宫的生理表现,或称为Braxton-Hick's宫缩.如子宫收缩间歇时间在10min以内,有逐渐缩短的趋势,收缩持续时间20~30s,并有逐渐延长的倾向,则可认为是先兆早产的表现.有时甚至伴有阴道分泌物排出,宫颈口扩张或胎膜早破.
2,难免早产:除有规律性子宫收缩,间歇期渐短,持续时间渐长,且强度不断增加之外,伴有子宫颈容受≥75%及子宫颈扩张≥2cm;或有进行性子宫颈容受及子宫颈扩张,且伴阴道血性分泌物或胎膜已破,情况与足月妊娠临床相仿.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生活力差,容易导致疾病,如肺部疾病,颅内出血,感染,硬肿症等,可留有智力障碍或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并且早产儿中约15%于新生儿期死亡,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怀孕7个月的时候小肚子有往下坠的感觉是不是属于要早产的症状现在有8个月了
你好,那样不属于早产的症状,还有一个月就见到宝宝了,要注意休息,适当的活动,有异常随时就医
病情分析:
早产是指在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196~258天)的分娩.文献报道早产占分娩数的5%~15%.在此期间出生的体重1000~2499g,身体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
指导意见:
早产儿死亡率国内为12.7%~20.8%,国外则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
以上是对“早产对孩子有什么坏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 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须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非常小心地加以护理.
指导意见:
早产的孩子在母亲的肚子里面还没有长好,生下来后免疫力各方面都不如足天的孩子好!~
温馨提示:
为防早产及流产,孕妇饮食安排要科学合理,应多吃最佳保胎蔬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