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严重耳鸣,耳聋及机体不平衡.
2001年耳鸣开始,2006年耳聋;2007年起机体严重失衡,经常跌倒.我祖母耳聋,是否遗传?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天坛医院,复旦五官科医院,福州医大第一附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干细胞移植基因工程对此病有帮助吗?何处就医最好?
病情分析:
你好,该病一般可以自愈,可能发病为仅有一次的发作,或在过了12~18个月后有几次后续发作;每次后续发作都不太严重,持续时间较短.无耳聋或耳鸣伴发.
指导意见:
最佳的治疗是针对病因,但由于眩晕的病理生理机制不能确定,一般进行对症治疗.药物只能减轻眩晕的症状,不能完全消除眩晕.治疗对多数前庭神经炎患者有效,目前还没有有效性的对照研究.有2项随机临床试验,一项比较静滴氯羟去甲安定(50 mg)与苯海拉明氯茶碱(2 mg) ,另一项比较肌注苯海拉明氯茶碱(50 mg)与达呱啶醇(2.5 mg) 治疗急性外周性眩晕.结果发现苯海拉明氯茶碱较氯羟去甲安定更有效,苯海拉明氯茶碱和达哌啶醇同样有效.在急性发作期,由于恶心,胃动力下降,肌注或静脉给药较为理想.患者的反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如开始的剂量无效,可加大剂量.这些药物作用的确切机制不清,但作用部位是清楚的,涉及从初级到次级前庭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冲动传递,维持前庭核团的张力水平.同时可控制呕吐.这些药物均有镇静作用,故患者从事需要高度警觉的活动时(驾驶,操作机器,体育活动)应慎用.镇静作用相对较弱的药物如氯苯甲嗪和东莨菪碱贴剂可作为控制轻度眩晕和运动病预防用药,应用前须考虑药物间的交互作用.
祝您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眩晕的第一次发作是严重的,伴发恶心和呕吐,持续7~10天.出现向患侧的持续眼震.该病一般可以自愈,可能发病为仅有一次的发作,或在过了12~18个月后有几次后续发作;每次后续发作都不太严重,持续时间较短.无耳聋或耳鸣伴发.
(1)本病多发于30~50岁,两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2)起病突然,病前有发热,上感或泌尿道感染病史,多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3)临床表现以眩晕最突出,头部转动时眩晕加剧,眩晕于数小时至数日达到高峰,后渐减轻.多无耳鸣,耳聋,也有报道约30%病例有耳蜗症状;严重者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4)病初有明显的自发性眼震,多为水平性和旋转性,快相向健侧.
(5)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反应减弱,部分病例痊愈后前庭功能恢复.
(6)病程数天到6周,逐渐恢复,少数患者可复发.
指导意见:
对眩晕的急性发作可依照梅尼埃病的处理法进行症状的抑制.对长时间的呕吐,有必要行静脉补液和电解质以作补充和支持治疗.
最佳的治疗是针对病因,但由于眩晕的病理生理机制不能确定,一般进行对症治疗.药物只能减轻眩晕的症状,不能完全消除眩晕.治疗对多数前庭神经炎患者有效,目前还没有有效性的对照研究.有2项随机临床试验,一项比较静滴氯羟去甲安定(50 mg)与苯海拉明氯茶碱(2 mg) ,另一项比较肌注苯海拉明氯茶碱(50 mg)与达呱啶醇(2.5 mg) 治疗急性外周性眩晕.结果发现苯海拉明氯茶碱较氯羟去甲安定更有效,苯海拉明氯茶碱和达哌啶醇同样有效.在急性发作期,由于恶心,胃动力下降,肌注或静脉给药较为理想.患者的反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如开始的剂量无效,可加大剂量.这些药物作用的确切机制不清,但作用部位是清楚的,涉及从初级到次级前庭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和神经冲动传递,维持前庭核团的张力水平.同时可控制呕吐.这些药物均有镇静作用,故患者从事需要高度警觉的活动时(驾驶,操作机器,体育活动)应慎用.镇静作用相对较弱的药物如氯苯甲嗪和东莨菪碱贴剂可作为控制轻度眩晕和运动病预防用药,应用前须考虑药物间的交互作用.
外周前庭病变的功能恢复是外周前庭功能和中枢前庭代偿的结果(前庭张力失衡的恢复).换言之,
患者的功能可以恢复,但一侧前庭功能低下还是持续存在.前庭神经炎的恢复往往需要数周的时间,更长的恢复期也很常见.患者越早开始前庭康复锻炼,功能恢复就越快,越完全.前庭康复锻炼的目的是加速前庭康复的进程,并改善最终的康复水平.前庭康复计划一般包括前庭-眼反射的眼动训练和前庭-脊髓反射的平衡训练.早期眼震存在,患者应尝试抑制各方向的凝视眼震.眼震消失后,开始头-眼协调练习.患者应尝试平衡练习和步态练习.症状好转后应加运动中的头动练习,开始慢,逐渐加快.同时逐渐增加Tandem练习.由于前庭神经炎目前认为是一种前庭神经的病毒感染,可以尝试应用抗病毒联合皮质激素.这种联合治疗已被证实对Bell麻痹和累及第七和第八颅神经的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有效.但目前这种治疗策略对前庭神经炎尚缺乏支持.一项小规模的对照研究发现前庭神经炎的治疗,皮质激素比安慰剂更有效.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比较了甲基强的松龙,阿昔洛韦和甲基强的松龙 +阿昔洛韦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表明,
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改善前庭神经炎的症状,抗病毒药物无效,两者联合无助于提高疗效.目前对于评价前庭神经炎疗效的尚无公认的标准.目前,前庭神经炎的诊断还是依据自发的迁延的眩晕症状,检查证实一侧外周前庭病,没有其它的神经症状和体征.一线治疗是抑制眩晕和呕吐. 口服药物起效在20 ~ 30
min后, 1 ~ 2 h到高峰, 半衰期8 h左右. 恶心, 呕吐停止即应开始前庭康复治疗.很多练习可能导致眩晕加重,但是前庭代偿必须的.前庭康复锻炼每天至少2次,每次数分钟,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应尽可能多进行锻炼,并少用抗晕药物.目前推荐的治疗是急性期的对症治疗,皮质激素治疗和尽早的前庭康复治疗.
温馨提示:
经常按摩耳朵可促进内耳的血液循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