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睡下和起床的时候头晕,睡下那瞬间天旋地转的感觉.
最近一月左右症状明显,有痛经,经量多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现没治疗,以为是贫血,吃了几盒阿胶口服液,效果不明显!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医生确定痛情及怎样用药?
病情分析:
低血糖患者最好少食多餐,睡前可以吃少量的零食及点心.且饮食不要单一,
指导意见:
因为过敏症状常常与低血糖症有关,如果对某些食物过敏将使症状更为复杂.饮食应该力求均衡,主食中最少包含50%至6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蔬菜,糙米,魔芋,谷类,瘦肉,鱼,酸乳等.高纤食品有助于稳定血糖浓度,当血糖下降时可将纤维与蛋白质食品合用,比如,麦麸饼子加生乳酪或杏仁果酱;用新鲜苹果取代苹果酱等,以迅速提升血糖浓度.与此同时还应该戒烟禁酒,因为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平时应该带些糖果在身上,头晕时就含一颗.
病情分析:
低血糖分为两种类型:(1)肾上腺素能症状包括出汗,神经质,颤抖,无力,心悸,饥饿感,归因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和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可发生于肾上腺切除病人).(2)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包括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可误认为酒醉),视力障碍,木僵,昏迷和癫痫.低血糖昏迷常有体温降低.引起交感神经症状的血糖降低速率较引起中枢神经症状的为快,但低血糖程度轻,无论哪一种类型,血糖水平都有明显个体差异.
指导意见:
通常急性肾上腺素能症状和早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口服葡萄糖或含葡萄糖食物时能够缓解.胰岛素或磺脲药治疗病人若突然出现意识混乱,行为异常,建议饮用一杯果汁或加3匙糖的糖水,应告诉病人家属这些处理办法.一杯牛奶亦可奏效.建议胰岛素治疗病人随时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磺脲药治疗病人,尤其是长效药和氯磺丙脲,若饮食不足,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低血糖发作.当口服葡萄糖不足以缓解低血糖时,可静脉推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
当症状严重或病人不能口服葡萄糖时,应静脉推注50%葡萄糖50~100ml,继而10%葡萄糖持续静滴(可能需要20%或30%葡萄糖).开始10%葡萄糖静滴几分钟后应用血糖仪监测血糖,以后要反复多次测血糖,调整静滴速率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开始治疗用10%葡萄糖,以每分钟3~5mg/kg速率静滴,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滴速,保持血糖水平正常.一般而言,儿科医生不主张对婴儿或儿童用50%葡萄糖静脉推注或用>10%葡萄糖静滴,因为这样可引起渗透压改变,在某些病人中可诱发明显高血糖症及强烈兴奋胰岛素分泌.
非胰岛素分泌间质瘤对手术切除疗效好.病人睡前及夜间多次摄入碳水化合物时,可长时间不出现症状性低血糖(有时数年).当肿瘤大部分切除有困难或肿瘤重新长大至一定体积时,出现低血糖症,这时可能需要胃造口术,需24小时不断给予大量碳水化合物.
对口服葡萄糖疗效不好而静推葡萄糖有困难的严重低血糖症,可采用胰高血糖素治疗.对急症治疗很有效.胰高血糖素是粉剂,须用稀释剂稀释.成人常用剂量是0.5~1u,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儿童为0.025~0.1mg/kg(最大剂量1mg).若胰高血糖有效,低血糖症的临床症状通常在10~25分钟内缓解.若病人对1u胰高血糖素在25分钟内无反应,再一次注射不可能有效,不主张第二次注射.主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胰高血糖素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肝糖原储存量,胰高血糖素对饥饿或长期低血糖病人几乎没有疗效.
胰岛素分泌胰岛细胞瘤需要手术治疗.最多见单个胰岛素瘤,切除可治愈,但肿瘤定位困难(约14%胰岛素瘤为多发性),常需再次手术或胰腺部分切除.术前,二氮嗪(diazoxide)和奥曲肽(octreotide,是生长抑素长效八肽类似物)可用于抑制胰岛素分泌.有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细胞癌病人一般预后差.
由于摄入果糖,半乳糖或亮氨酸激发的低血糖症,治疗方法是限制或阻止这些物质的摄入.发生在胃肠道术后或特发性饮食性低血糖需要多次,少量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病情分析:
你好,低血糖常在饥饿和运动后出现,多在清晨空腹或下半夜发生,少数病人也可在午饭前或午饭后3小时~4小时后发生,此病多在成年发病,男女大致相等.发病时可有心慌,心悸,饥饿,软弱,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血压轻度升高等. 脑细胞常因葡萄糖供应不足伴有脑缺氧,可由轻度思维受损以至昏迷,死亡.初时精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可出现幻觉,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失常表现.病情继续,可出现神志不清,动作幼稚,肌肉震颤及运动障碍,甚至出现癫痛样抽搐,瘫疾,并出现病理反射,昏迷,体温降低,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多起病缓慢,早期症状较轻,可自然进食后缓解,以后发作次数增多,症状也加重. 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中年女性多见,多发生在早餐后2~4小时,可有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症状.
指导意见:
患有功能性低血糖的人必须限制碳水化合物的进量,要采取低碳水化物,高蛋白质,高脂肪膳食.国外资料提出碳水化合物进量每日控制在75克~100克.如每日需要1800千卡(7.4兆焦耳)的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进量约为180克~200克,主食的用量约150~175克.若每日1600千卡(6.7兆焦耳),碳水化合物为160克~180克,主食用量为125克~150克.碳水化物的食物选择应以谷类为主,限制食用精制糖,葡萄糖,砂糖,红糖,罐头甜食,饮料.乳类所含的乳糖对胰岛素分泌有一定的影响,每日用量不宜超过500克.蛋白质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较缓慢,因此有利于防止低血糖的出现.每日可给予100克~150克蛋白质,其余的热量可由脂肪供给.膳食中注意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防止维生素缺乏.要给予合理的餐次,除三餐外,还需加餐3次或5次.所以要求每餐主食分配均匀,并配有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这是防止低血糖的有效措施,不能忽视.
以上是对“询低血糖症状及用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您好!~对于您的 这种症状,有低血糖的可能.分析如下:
血葡萄糖低于2.8mmol/L,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脑功能障碍症群时称为低血糖症.低血糖症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可分为二类,即自发性低血糖症和外源性低血糖症.自发性低血糖症又分:饥饿性(空腹)低血糖症和反应性(餐后)低血糖症,外源性低血糖症见于胰岛素降糖药过量的病人.
症状表现: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脑功能障碍症状: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等.
指导意见:
诊断依据:1.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2.血糖<2.8mmol/L. 3.给予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可消除.
治疗原则:1.纠正低血糖. 2.病因治疗.
用药原则:1.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 2.严重及持久的低血糖需继以5-10%葡萄糖500-1000ml滴注几天.静注葡萄糖困难时,可给胰高糖素肌注. 3.特发性低血糖应予精神治疗和体育锻炼,调节饮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脂肪量,减少糖食.
辅助检查:1.对病因明确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病因不明确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C”.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