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体检发现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为阳性+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治疗和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是否传染.
病情分析:
你好.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炎的主要因素.
指导意见:
要用几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根治.奥咪拉唑,丽珠得乐,吗叮啉,克拉霉素,盐酸小檗碱,替哨唑.连用半个月.
病情分析:
你好!可能是慢性胃炎引起的
指导意见:
建议:螺旋杆菌治疗1.克拉霉素胶囊 0.25g,每次一粒,一天2次;3天
2.阿莫西林胶囊 0.5g,每天3次,每次2粒,一周
3.铝镁加混悬液 15ml,每次一支,每天2次.也可不用.
4.雷贝拉唑纳肠溶胶囊 10mg,每天一次,每次1粒.
饭后服用.治疗1-3个月后去检查C13呼气实验,才知道有没有治疗彻底,不能将HP是否转阴作为有没有治好的标准.还有螺旋杆菌是可以反复受到感染的,这次治疗好了,并不代表以后不被感染,所以建议最好分餐最好,碗筷分开用.
病情分析: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
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等.
指导意见:
下面介绍几种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加重萎缩性胃炎并发生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2.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过去认为“无酸(ph)则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一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我国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70%,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约为90%,而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经过长期随访观察,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至10%以下.因此有人提出了“无hp(幽门螺杆菌)则无溃疡”的说法.
3. 胃癌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胃癌的一个高危致病因素.实验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使dna易受损伤;幽门螺杆菌还可引起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过度表达及基因突变等因此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一个启动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发生和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途径目前是:口-口,胃-口(还有人认为粪-口也是一个传染途径),我国的感染率达60%. 幽门螺杆菌常常寄生于胃黏膜,它通过引起胃黏膜自我保护的屏障作用下降和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这两种机制引发消化性溃疡;目前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是对“幽门螺杆菌怎么治疗和注意事项”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