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周岁
耳朵内一下子疼,大约十秒又好了
两星期前突然疼 的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了药,滴了药水,可耳朵照样疼.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检查后不是中耳炎,那可能会是什么病呢
病情分析: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
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
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
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
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
“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
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
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
指导意见:
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
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
病情分析:
这种病很常见的,不是中耳炎,而是咽鼓管上火刺激面神经所致的闪电样疼痛,
指导意见:
治疗上应该降火治疗,可以用龙胆泻肝丸和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栀麦清火片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
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