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医生您好,请问民间偏治疗神经性耳聋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民间偏治疗神经性耳聋吗?
病情分析:
医学以消除病因,改善内耳微循环为治疗原则,采取解毒,脱水,脱敏,血管扩张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体外反博等治疗措施而取得一定疗效.中医辨证治疗本病亦有良效.
指导意见:
瘀阻脉络型 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 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治宜活血通窍.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 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型 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 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胆湿热.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 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 30克,甘草6克.
放火上扰型 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 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治宣化痰清大.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 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肝肾阴虚型 症见耳呜耳聋由微渐重,头晕,虚烦失眠,腰酸,颧红,舌边红而干,苔少或薄白,脉弦细.治宜补益肝肾.药用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 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 五味于10克.
肾阳亏虚型 症见耳呜耳聋渐进加重.腰酸肢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或夜尿频, 面色苍白,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治宜温 肾壮阳.药用熟附片,五味子各10克.补骨脂,泽泻各15克,丹皮,熟地,山萸肉,杜仲各12克,珍珠母(先煎)30克.
脾胃虚弱型 症见耳呜如蝉噪,或如钟鼓,或如水激,耳聋日久,面色不华, 倦怠乏力.大便易溏.唇舌色谈,舌有齿印,苔薄白, 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药用黄芩,党参,云茯苓,淮山药各15克,白术,蔓荆子,升麻各10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病情分析:
神经性耳聋
【简介】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呜.现代医学认为,儿童出现神经性耳聋其发病原因可有如下几种:
①小儿在患病后连续使用抗菌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所引起的中毒性耳聋.
②由病毒感染或内耳血管栓塞引起的突发性耳聋.
③患传染病如脑膜炎,麻疹,伤寒等所致的传染性耳聋.
④由外伤或爆震,噪音引起的爆震性茸聋等.中医学认为,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脉所灌注,内通于脑.其病因病机可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等几种.临床表现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患儿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各种声响,在安静环境中患儿感觉更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症状.
指导意见:
一,药物治疗:因为感音神经性聋的致病原因较多,机制与病理改变不尽相同,故迄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目前多在排除或治疗病因性疾病的同时,宜早选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维生素B族,能量制剂,以及必要时在一定期间内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进行治疗.如罂粟碱,肝素,654-2,氢麦角碱,地巴唑,川芎嗪,葛根黄酮等血管扩张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B6,B12,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高压氧等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配助听器.
二,助听器:是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它的主要由微型传音器,放大器和耳机,耳模,电源等组成.助听器种类很多,单供个体用者就有气导和骨导,盒式和耳级式(包括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单耳与双耳等助听器,需经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选用.一般讲,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85dB者可使用,若两耳损失程度大体相同者可用双耳助听器或将单耳助听器轮换戴在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但都不超过50dB者,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给听力较好耳配戴助听器.此外,还应考虑听力损害的特点,例如助听器应该用于语言识别率较高,听力曲线平坦,骨气导间隙较大或动态听力范围较宽的耳.传音性聋应用气,骨导助听器均可,外耳道狭窄或有炎症等患者只能用骨导型助听器.感音神经性聋者多用气导型.有重振者需配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或自动重振控制装置的助听器.
三,耳蜗埋植:又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度耳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X线断层拍片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无反应,鼓岬或圆窗电刺激可诱出脑干反应者.
温馨提示:
尽量保存并利用残存的听力。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