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心理健康科焦虑 → 强迫症需要看医生么?

强迫症需要看医生么?

男 | 20岁 悬赏30个健康币 2010-03-11 17:02:39 3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有强迫症。平时不要紧,但是考试前,会有压力,就出现什么,复习东西老是觉得书上的东西是错的。甚至,老师讲课也是错的。明明知道不是对的,就是自己折磨自己。但是,有的时候,自己一点事情都没有,只要想不到就好了。本身我学习也挺好的。我是大学生。我还得考研。高考的时候出现过这种情况,影响了高考。去看心理医生有多大用?会立竿见影么?医生都是采用什么疗法?
我自己调节的也差不多了。但是,有很多时候,一着急,就会急躁的很厉害。就会什么都控制不了,心里很烦。
5年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问问医生的作用到底多大?一般什么疗法?具体一点!谢谢。

医生回复区

刘淑丽
刘淑丽 兴隆台区新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新冠病毒感染咨询、甲流咨询、性心理、夫妻生活、恋母 帮助网友:12705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3-11 17:09:29 我要投诉

      病情分析:
      你好,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在精神科患者中占0.1%~0.46%,在一般人口中约占0.05%。该病多在30岁以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某些强烈的精神因素作为起病诱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在众人面前十分拘谨,容易发窘,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生活习惯较为呆板,墨守成规,兴趣和爱好不多,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注意不够,但对可能发生的事情特别关注,甚至早就为之担忧,工作认真负责,但主动性往往不足。
      指导意见:
      临床表现
      强迫意向:患者在出现某种正常心理时常出现相反的违背自己的内心意愿,虽然这种相反的意愿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如过马路时,想到冲向正在驶过的汽车等等。
      强迫情绪:患者对某些事物感到厌恶或担心,明知根本无必要却不能克制。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通常病人深感焦虑,主观上力图和强迫思维、动作对抗,结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虑、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点,从而容易对日常生活事件发生强迫性质的心理反应。
      
      

王红亚
王红亚 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 擅长青少年学习、考试、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婚姻家庭咨 帮助网友:19593称赞:2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3-11 17:07:18 我要投诉

      病情分析:
      你好,非常感谢你的提问
      指导意见:
      看心理医生,只会帮你辅导。但你这样的情况还是去看看会比较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时间才是良药
      医生询问:
      建议你放松自己,太过劳累也会这样
      

张杰医生
张杰医生 其他 帮助网友:620称赞:72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10-03-11 17:11:30 我要投诉

      病情分析: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强迫症属于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需要专业心理科医生介入!
      指导意见:
      “暴露、不反应法”。您将学到避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而以新的、健康的行为取代。
      本手册基本上是让您了解强迫性想法与行为是如何来的,您可以学习如何处置强迫症所导致的焦虑与害怕。适当处理您的害怕可以让行为治疗更有效。这里要强调的四个步骤如下:
      步骤一、再确认
      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可能您一点都不想去做这个步骤,但是您必须努力的,全心的觉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扰是来自强迫性想法或行为。
      每天的觉察几乎是自动化的、肤浅的。“全心的觉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细的,且要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记住想改变脑部的生化变化,来减少强迫性冲动可能要花上几周或几个月。若想在几分钟或几秒钟内赶走这些强迫症状,是会让您失望的!事实上反而会让强迫症状更严重!在行为治疗当中要学习控制自己不对强迫性想法作反应,不管他们有多干扰。
      目标是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思考或冲动。
      下两个步骤是帮助你学习新的方式来控制你对强迫症状的行为反应。
      步骤二、再归因
      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那是脑部错误的讯息。你要深切的去了解,为何急着检查或“为何我的手会脏”这么有力量,以致让人无法承受。假如你知道这些想法是没有道理的,那么为何你对它要反应呢?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与为何无法摆脱它,是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强化你去抵抗强迫行为的重要关键。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学习“再归因”: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
      “再确认”与“再归因”常常一块儿做的,因此会让病人对强迫症的成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先全心的察觉强迫症在逼迫我,然后了解它是来自脑部的病态所致。
      步骤三、转移注意力
      进入此步骤是真正要干活了!开始的心理建设是: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在此步骤你要做的是:必须自己换档!你用努力与专注的心思,来做脑部很自然、轻松的工作。例如:一位外科医师手术前的刷手,从开始到结束是很自然的动作,他很自然地觉得已经刷够了。但是强迫症患者却一次一次的刷,没完没了!他脑部自动的机制已经遭到破坏,幸运地是做这四个步骤能够修补它。
      转移注意力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开强迫症状,即使是几分钟也行。首先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来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例如:散步、运动、听音乐、读书、玩计算机、玩篮球等。
      当有强迫性思考时,你先“再确认”那是强迫性思考或冲动,且“再归因”那是源自你的疾病-强迫症,然后“转移注意力”去做其它的事。记住不要陷入习惯性的思考,必须告诉自己:“我的强迫症又犯了,我必须做其它的行为”你可以决定"不要"对强迫思考做反应,你要作自己的主人,不要做强迫症的奴隶!
      (一) 十五分钟法则:
      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要将强迫思考瓦解,然后做该做的事,要花极大的力气与承受莫大的痛苦。我们运用十五分钟法则,就是延缓反应的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刚开始时可以从延缓5分钟做起。原则是一致的也就是: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注意这不是被动的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做“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然后你要做其它有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在一段时间之后,再评估强迫症的冲动,看看强度是否下降,并且记录下来。即使一点小小的下降,也要鼓励、奖赏自己。强迫症患者常常会有求完美、100分的心态,所以也常不满足一点点的成就,总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以致行为治疗无法成功。目标是延迟15分钟以上,只要不断地练习,将会大大地减低强迫症的强度。一般而言,越多的练习,就会越顺手。不久之后就可以延迟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了。
      (二) 只要做就有收获
      转移注意力来做其它的事是很重要的。不要期待这些想法或感觉可以马上走开。不要做强迫症要你做的事,你要坚持做自己选择的活动,如此强迫性冲动会因为你的延迟而减弱甚至消失。即使冲动很难改变,你还是会发现可以稍微控制你反应的动作。
      运用“全心的察觉”与当个“旁观者”将会让你更有力量。此步骤的长期目标就是不要对强迫症反应。立即的目标就是反应前要稍微延迟。你学习不要让强迫思考来决定你该如何做。
      有时强迫性冲动太强烈了,以致你无法不做强迫性行为。不过假如你不断地演练这四个步骤,将可以预期改变脑部的生化。时常提醒自己:“不是我觉得手脏要洗手,而是强迫症在影响我。这次强迫症赢了,下次我会撑得更久再反应!”如此演练,即使最后做了强迫行为,也包含了行为治疗的元素。很重要的是:再确认强迫行为是一种强迫症,这是一种行为治疗,总比光做强迫行为而不想得好。
      给对抗强迫性检查的朋友一个秘诀:假如你的困难是检查门锁,请试着专心、全心全意锁门。察觉内心兴起的锁门的冲动,然后仔细、缓慢的锁门,让这个动作深深的记在心中,例如:“这个门现在已经锁上了,我看见门已经锁上了!”你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门已经锁上了,所以当强迫性冲动要你去检查门锁时,你可以马上“再确认”也就是:那是强迫性想法,那是强迫症!你可以“再归因”也就是:那不是我,那只是我的脑部在作怪!你可以转移注意力做其它的事情,并且心中确认自己已经小心地锁上门了。
      (三) 纪录行为治疗
      将成功的转移注意力的行为记录下来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你可以回溯去看何种行为对于你转移注意力最有帮助。当列出来的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帮助你建立信心。记录可以帮助你在强迫症状严重时"换档",并且训练自己记得过去曾做些什么。当成功的经验越多时,自己就越受到鼓励。
      只记录成功的经验,而不纪录失败的经验。你必须学习自己支持自己,给自己一些鼓励,这对自信心的增强有很大的帮助。
      步骤四:再评价
      前三个步骤是利用既有强迫症的知识,来帮助自己厘清强迫症是一个身体的疾病,也就是脑部生化的不平衡,而不去接受强迫思考的驱迫,同时转移注意力在有建设性的行为上。“再确认”与“再归因”是连在一块儿的,接着而来的就是“转移注意力”的步骤。这三个步骤的总体力量,大过个别步骤力量的总和。“再确认”与“再归因”的过程可强化“转移注意力”。在行为治疗之前,你开始“再评价”那些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等到前三个步骤经过适当的训练之后,就可以及时地将强迫性想法与冲动的价值降低。
      强迫症的患者必须努力地处置强迫症状。你必须努力的维持旁观者的角色,如此可以让你有能力去抵抗病态的冲动直到消失为止。你必须了解强迫症状是无意义的,是来自脑部错误的讯息,所以你必须转移注意力、换档。你必须集中所有的心力,永远记得:“这不是我,这是我的强迫症在搞鬼!”虽然一时无法改变感觉,但是却可以改变行为。靠着改变行为,你会发现感觉也会随之改变。
      再评价的终极目标是贬抑强迫症状的价值,不随着它起舞。
      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可以说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接触过很多的患者朋友,说实话,他们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效果不大,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朋友是毫无效果,这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而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表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是"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主动地一直强迫思考下去。
      其实呢,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讨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内在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本身就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自然规律。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规律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在你考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自然的消失,我想这个应该是很多人都有的体会,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与它对抗,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让你整个考试都处于强烈的焦虑不安中。
      除了情绪规律之外,我们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规律,就是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是必然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它称作杂念或着说是思绪,而这些东西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规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越去注意它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
      我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下,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头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呢?答案当然是后者,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面对症状的时候,我们光顺其自然还是不够,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因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这八个字是连成一体,不能分开的。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接受那些杂念或情绪出现而不管了的同时,还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等,做自己该去做的事情去。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不过我要说的是,症状的消失是一个过程,最开始你不去管它了,那些杂念,那些情绪,肯定还会在我们脑子里转,我们心里好像还堵住一块石头一样,或者说那些焦虑情绪,仍然让我们不舒服,不过这个没关系,还在我们脑袋里转就转吧,心理堵住就堵住吧,情绪不舒服就不舒服吧,我也统统接受而不管了,自己仍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去,那么那些东西也就自然的消失。不过这个过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我们不用去和比人比,也不用管到底是长是短,自己也铁了心,坚持这么做就好了。
      
      以上是对“强迫症需要看医生么?”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强迫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
确定自己每天的饮食当中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豆类、干果、全麦食品。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有不良个性特征的群体 常见症状: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强迫观念[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强迫症分为哪些类型 严重的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呼吸强迫症怎么治疗 房性期前收缩合并强迫症如何处理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盐酸舍曲林片

盐酸舍曲林片

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也用于治疗强迫症。...[说明书]

盐酸帕罗西汀片

盐酸帕罗西汀片

本品用于。 1.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