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周岁
耳朵与头部结合处流黄水,然后结痂,痒,宝宝自己总去挠。去医院看过给开药膏,用后,好了还会反复。
满月的时候得了旋耳疮。现在宝宝快周岁了,一直没有痊愈,去医院看过,医院给了一种药水,让我给宝宝擦拭,很管用,擦上就好,但是过几天又会开始长,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根治旋耳疮?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去医院看过给开药膏,用后,好了还会反复。用中药水洗过,症状减轻,停药后一段时间后又反复。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根治宝宝旋耳疮?谢谢。
病情分析:
您好!旋耳疮 是湿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西医治疗效果快,缺点是容易反复发作。
指导意见:
建议中医治疗,慢性湿疹一般于清热利湿发中佐以养血祛风,营血不足、 湿热逗留,以致血虚伤阴,化燥生风,风燥湿热郁结,肌肤失养所致。。(【祛风】是利用药物疏散风邪的作用,以疏散经络,肌肉、关节间留滞的风邪的方法。风有外风、内风的区别。内风应平熄,外风应祛散。祛风法适宜于外风。分为“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逐寒”等法)
病情分析:
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急者多见于婴幼儿,因其黄水淋漓,浸淫成疮,故又名黄水疮、月蚀疮
指导意见:
内治法
1.胎毒未尽,上熏于耳
临床表现:见于婴幼儿患者,耳部甚者面颊部瘙痒难忍,夜间尤甚;局部可见起水疱、溃破、流黄色脂水;常伴拒乳哭闹,烦躁不安,夜间尤甚,发热,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指纹青紫。
证候分析:妊娠期胎热内蕴,分娩后胎毒未尽,加之育母进食脂腻,婴幼儿脾胃娇弱,运化失职,湿毒浸淫,复感受风热湿邪,外邪引动内热,循经上蒸耳窍,故耳部及周围皮肤灼热、潮红;风盛则痒,故患儿瘙痒难忍,哭闹不安;湿热盛则起水疱、溃破、流黄色脂水;舌质红、苔黄或腻、指纹青紫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解毒燥湿,祛风止痒
方药:风热偏重见发热恶风、瘙痒难忍者,桑菊饮加减,方中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清散上焦风热;芦根清热生津;桔梗、杏仁解肌透络;甘草调和诸药;湿热偏重见耳部脂水淋漓者,茵陈蒿汤加减,方中茵陈蒿善能清热利湿;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大黄功专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瘙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衣等以疏风止痒;脂水淋漓者加苦参、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干燥起屑而痒者,加沙参、麦冬滋养阴液。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