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请问月经时减轻疼痛的办法,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详细点,谢谢了~~~
你好!青春期少女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发生以小腹疼痛为主证者,称为痛经,且多为原发性(功能性),常于月经初潮后半年至一年内发病,疼痛最早可出现在月经来潮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重者呈痉挛性,可放射至腰骶或大腿内侧,亦可伴发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中医认为,功能性痛经或是因受精神刺激,或是因生活环境改变,或是因在经期吃寒凉食物或冒雨涉水致寒邪客于胞宫等使气血运行不畅,致“不通则痛”而发病。采用中医药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寒凝血瘀型:临床表现为经前或经行时小腹冷痛,喜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淡暗或如黑豆汁,畏寒便溏,甚至恶心、呕吐、出冷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沉紧。治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药:当归10克,川芎10克,元胡10克,炒蒲黄12克,五灵脂12克,小茴香9克,肉桂6克,香附10克,干姜9克,艾叶10克,乌药9克,细辛3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取1次。2、肾虚血瘀型:临床表现为经行小腹持续作痛,经净后仍不缓解,月经量少色淡红,伴腰髋酸楚,双膝无力,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则:补肾温宫,化瘀止痛。方药:当归10克,熟地10克,紫石英15克,巴戟10克,山药15克,杜仲10克,茯苓10克,益母草15克,小茴香6克,川芎10克,木香9克,炙甘草6克。服法同前。3、外治方:以上两型均可采用①药贴法:取中药:五灵脂、北细辛、川椒、小茴香等量,先研细末,用时撮少许敷于脐部,外贴止痛膏或透骨追风膏等。②中药热敷:取当归12克,三棱10克,元胡12克,莪术10克,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生蒲黄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路路通15克,川椒9克,白芷10克,寄生15克,艾叶10克,赤芍15克,川断15克。将上药研粗末,用醋或黄酒适量拌潮,装布袋后蒸透,趁热敷于下腹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