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64岁,女,有2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曾患有贫血等,经治疗好转,2009年10月,因喝了啤酒,引发痛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曾就诊于广州市南方医院,发病时疼痛难止,左脚大拇指关节肿大,经治疗好转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平时应注意些什么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的病史和症状,建议定期复查血生化肝肾功能,尿酸肌酐等。
指导意见:
注意饮食生活习惯,低盐低脂,低嘌呤等饮食,禁食牛肉,动物的内脏等。
病情分析:
你好,痛风的饮食避忌有:
1.限制高嘌呤食物,如肝脏、肾、胰、脑等动物脏器以及浓肉汤、鸡汤、肉浸膏、沙丁鱼、鱼子等。或采用去嘌呤措施,对含嘌呤高的食品,食用时先加水煮炖,弃汤食之或反复煮炖弃汤食之。植物性食物中,全谷、干豆、菜花、菠菜等也含一定量嘌呤,也要适当限制。
2.限制总热能。一般情况下痛风患者均较胖,故应限制总热能摄入,控制肥胖。
3.限制脂肪摄入,因为脂肪能阻止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4.限制蛋白质,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病情重时可限制在0.8克以内,且以植物蛋白为主,而牛奶、鸡蛋因无细胞核,嘌呤含量低,可随意选用。
5.大量提供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等,使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溶解。
6.多吃一些碱性食品,如蔬菜、水果、矿泉水等,因为碱性环境中尿酸盐易溶解,在酸性条件下易结晶。
7.禁用能使神经系统兴奋的食物。
8.尽量多饮水,每日摄入量可在3000毫升以上,以促进尿酸盐排出。
指导意见:
痛风的饮食要点:
1.宜选用基本无嘌呤或低嘌呤食物,如精粉、大米、除菜花、菠菜等少数蔬菜以外的大部分蔬菜。
2.高嘌呤食物有胰脏、凤尾鱼、肝脏、肾脏、等。此类食品应严格限制。
3.中等嘌呤含量的食物有菜花、四季豆、青豆、等。此类食品在痛风病急性期应限制食用,在慢性期时可适当食用。
病情分析:
您好 痛风是因为体内的嘌呤代谢产物过多 积聚在机体局部所致 是属于代谢性疾病之一 只要症状就是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 同时伴有痛风石的出现
指导意见:
治疗主要是促进嘌呤的代谢 建议您可以服用小苏打促进尿液的碱化 平时注意要多饮水 勤排尿 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鲜类、菠菜等
以上是对“痛风最应吃什么蔬菜”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痛风是代谢性疾病,一般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容易发作,主要表现脚大拇指关节红肿、疼痛。
指导意见:
急性发作时可以用秋水仙碱,但要注意该药副作用很大。平时可以多吃碱性的食物,因为痛风病人PH显酸性,化验尿PH多小于5.0。同时注意饮食,避免吃含嘌呤高的食物,比如海鲜、动物内脏,最好不喝酒。
病情分析:
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增多引起的,主要的治疗方法还是药物,常用的有:别嘌醇片和丙磺舒,同时饮食一定要注意避免食用海鲜等含嘌呤多的食物。
指导意见:
预防:
1、戒酒。
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
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食,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食。 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
病情分析:
您好,痛风病人应该吃多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喝酒。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中嘌呤食物:肉类、豆类、海鲜;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芦笋、香菇、紫菜、动物内脏、鱼类。每日多喝水,多上厕所,千万不可忍尿。
指导意见:
过度饮酒会引起痛风发病,以啤酒尤其明显。酒中乙醇代谢可以使血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以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减少摄食量也与痛风发作有关,因为饥饿时血浆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水平增加,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
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鱼、墨鱼
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酸硷不平衡,会影响身体机能,加重肝肾负担。
病情分析:
痛风的话,主要是体内尿酸含量过高,以各个关节处浓度最高,所以才会疼痛难忍。
指导意见:
此类情况的话,可以多吃点菠菜和生的芹菜,都是比较好的食物,不要吃海鲜和各类内脏,不要喝啤酒,另外平时可以喝点苏打水,最好不要用西药来治疗痛风,容易对肝肾产生影响,建议你找个中医,给你用上中下痛风方来治疗。
以上是对“痛风最应吃什么蔬菜”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建议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女性控制在350umol/L(6.0mg/dl)及以下水平。现在虽然好转,要定期复查血尿酸以调整饮食或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主要就是预防痛风再次发作。
指导意见:
平时应注意:
1.保证充足的饮水量:每天不应少于2000ml,以温白开水为宜,这样可以帮助排除过多的尿酸,以免痛风发作。
2.调节饮食,避免过多的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3.原则上严格戒酒。如果戒不掉,可以饮少量白酒,忌啤酒。
4.避免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受伤、受寒等因素。
祝健康!
温馨提示:
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