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驱肠虫药是指对两种以上的肠虫感染都有治疗作用,它们中有的药物既可驱蛔虫又可驱蛲虫或驱钩虫和绦虫,并可用来治疗肠虫混合感染,因此将这类药叫作广谱驱肠虫药。目前使用的广谱驱肠虫药有以下几种: 噻吩嘧啶[处]:对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钩虫和蛲虫感染都有效,对蛔虫病和钩虫病的疗效更好。治疗蛔虫病的转阴率可达90%以上,治疗钩虫病的转阴率为80%~90%,不良反应与驱虫净相似。用法是驱蛔虫和钩虫感染时按每公斤体重5~10毫克给药,蛔虫病一次顿服;钩虫病每日内服一次,连服3日。驱蛲虫时,每公斤体重5毫克,每日一次,连服一周。 噻苯达唑[非]:对蛔、蛲、钩虫感染都有治疗作用,但对蛲虫感染的疗效更好,对蛔虫和钩虫的疗效不恒定,往往需反复用药才能提高疗效,所以常用它驱蛲虫。用法是,每公斤体重25毫克,分2次口服,连用2日。它的主要缺点为常常出现胃肠道反应,但停药后一般自行消失。 肠虫清[处](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抗肠虫药,它对多种蠕虫感染,均有良好疗效,其中对蛔虫、钩虫、蛲虫感染的疗效显著。近年来用于治疗旋毛虫病,能使旋毛虫移行期幼虫变性、崩解而被人体吸收,不再形成包囊,杀灭旋毛虫移行幼虫效果明显。对鞭虫、粪圆线虫、猪绦虫、牛绦虫、短小膜壳绦虫、棘球幼病也有效,而副作用低,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服用方便,病人易接受等特点,因此它是具有前途的驱肠虫药,同时也是理想的畜用抗肠道线虫药。用法是驱蛔虫、蛲虫,成人每次400毫克,顿服。儿童每次200毫克,顿服。但应注意用药后可出现口干、恶心、轻度腹泻、胃部不适、食欲减退,以及头晕、乏力、畏寒等症状。轻者在数小时内可消失,少数病人可持续2~3日;在治疗棘球幼病患者时,有的可出现发热、头痛和恶心,以及棘球幼囊部位疼痛等;动物试验提示有致畸作用和胚胎毒,所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另外,有癫痫病史及其他药物过敏史者应忌用,并且防止大剂量长期应用。 甲苯达唑[非](安乐士、甲苯咪唑):本品为广谱抗肠虫药,对蛔虫、蛲虫、鞭虫、钩虫(十二质肠及美洲钩虫)的成虫和幼虫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蛔虫和鞭虫有杀灭虫卵的作用。它可以直接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入,导致虫体内糖原耗尽,三磷酸腺苷缺乏,使其无法生存而死亡。本品适用于防治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粪类圆线虫等肠道寄生虫病,特别适用于混合寄生虫感染。用法是:治疗成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每次口服100~200毫克,一日2次,2~3日为一疗程。治疗蛲虫感染时,一次口服100~200毫克,两周后再重复一次;4岁以下的幼儿,每次口服50~100毫克,4岁以上者与成人量相同。本品的不良反应较少,个别病人用药后有短暂的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有的可出现皮疹,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用药剂量过大,时间过长者,偶见骨髓毒性,剥脱性皮炎,全身脱毛症等;少数蛔虫感染较严重者,用药后可引起蛔虫游走,造成腹痛或吐蛔虫,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加用左旋咪唑等驱虫药,以免发生上述情况。 孕妇和2岁以下的小儿禁用本品;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应用本品不需服泻药,因为服泻药后,虫体与药物接触少,可降低疗效。
以上是对“有蛔虫吃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