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病人家庭护理123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及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5岁以上的人群心衰的患病率高达4%~6%。心衰患者大多数在家休养,因此,除了对症治疗外,更应做好家庭护理。避免诱因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所以慢性心衰病人无论何种感染,均需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有些体弱病人感染时症状不典型,体温不一定很高,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倦怠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心衰发生。合理休息休息是减轻心脏负担的重要方法,可使机体耗氧明显减少,使肾供血增加,有利于水肿的减退。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时应卧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转后应下床做一些散步、气功、太极拳等活动,但要掌握活动量,当出现脉搏大于110次/分,或比休息时加快20次/分,有心慌、气急、心绞痛发作或异搏感时,应停止活动并休息。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病人常年卧床,易产生“累赘”感,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病人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自寻烦恼。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因为过分紧张往往更易诱发急性心衰。合理饮食饮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复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则为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适量脂肪,禁烟、酒。还应少食多餐,因饱餐可诱发或加重心衰。合理用药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自作主张更改或停用药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并应熟悉常用药的毒副作用,这样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就医、早处理。皮肤护理慢性心衰病人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皮肤的护理,预防褥疮。可为病人定时按摩、翻身,护理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加强保护。定期复查应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浓度和血钾、钠、镁及尿素氮、肌酐等。并定期复查心电图,心功能测定可每3个月检查一次。检查体重及水肿情况,并根据病情由医生决定药物是否需要调整。自我监测心衰病人应学会自我监测,以便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和所用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时发现,如出现气短、乏力、夜间憋醒、咳嗽加重、泡沫状痰、倦怠、嗜睡、烦躁等,可能为心衰的不典型表现,应及时就医。大多数有心力衰竭的冠心病人,从发病到住院前这段时间以及出院后的维持治疗都是在家中。因此,对于病人及家属来说,配合医生治疗,不擅自滥用药物,注意饮食起居,预防各种诱发心力衰竭的因素,往往是使病人病情好转的关键。下面,谈谈家中有心力衰竭病人该怎么办。注意病人的饮食起居。首先要控制钠盐的摄入量。由于过多的钠盐进入人体,可以加重病人的心力衰竭及浮肿,所以饮食宜淡不宜咸。对于轻病人,食盐量应限制在每天5克以下;中度病人为每天2克以下;而重病人最好限制在每天1克以下,同时应该少吃用小苏打发酵粉做成的馒头,不吃或少吃咸菜与含盐的零食。其次,要保证病人夜间足够的睡眠。睡眠时可采用高枕或半卧位姿势,这样能够减轻由心力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心脏常处于缺氧状态。如果家中有条件的话可根据心力衰竭程度,每天让病人吸氧数次,每次15分钟至半小时。需要长时间服用强心甙药物治疗的病人,应注意预防毒性反应。一旦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在家中急救病人,可尽量利用现有的一切条件,分秒必争,同时尽快通知附近医院前来救援。病情较轻者:发病后可以让病人坐起来,将双腿垂于床边,经鼻导管吸入氧气。若病情不见好转,给病人口服速尿1~2片(每片20毫克),安定1~2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如果经这样处理后病人感觉良好并能继续安静入睡,则不需进行其他治疗,但应及时陪同病人到医院检查治疗。病情严重者:当病人烦躁不安、出冷汗、剧烈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时,要迅速通知医务人员前来现场抢救。与此同时,家属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一边稳定病人的情绪,一边测量病人的血压。若病人神志清醒,血压不低,可按病情轻的情况进行治疗。如果病人血压下降,出现休克,交替捆绑病人的四肢,捆绑后向袖带充气,使充气压力在病人的高、低血压值之间以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准。最长20分钟更换一次部位。这样就可进一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的表现,则应让病人平卧,减少脑缺氧,并注意四肢保暖和让病人吸氧,等待医务人员的抢救。这种情况下家属最好不要擅自使用药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