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发作痛风的病人,在耳轮、关节周围可出现灰白色的硬结,称为痛风石。痛风石是痛风特征性病变。痛风石实质上是尿酸盐结晶,在显微镜下这种灰白色物质为针状的结晶,痛风石易在耳轮处出现可能与耳轮处血液的酸碱度(pH)偏酸有关,因为血尿酸在酸性环境中容易沉淀。血液中持续高浓度的尿酸是形成尿酸结晶的基础,所以,痛风石形成的速度、大小、多少与血尿酸浓度高低及持续的时间成正比。有人追踪统计报道,在患痛风20年后,约70%病人出现痛风石。从第一次痛风急性发作到出现痛风石为3年到几十年不等,平均为10年左右,这当然同痛风是否合理治疗有关,亦同血尿酸持续的高浓度有关。痛风石除在典型部位耳轮处外,还可在关节炎反复发作的部位,如足趾、手指、腕、膝,肘关节等周围,少数病人可有眼睑、角膜、舌、声带、鼻软骨、心肌和主动脉瓣上的痛风石,由于痛风石作为一种异物,沉淀在脏器,必然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通常关节腔内的痛风石要比皮肤上的痛风石出现早,痛风石可大如鸡蛋,小如芝麻,可以无明显疼痛,也可溃烂脱落,色如石灰。沉积在关节腔或关节附近的痛风石可破坏关节,造成关节畸形,以至影响日常生活。巨大的痛风石不能穿鞋,行走困难。肾脏中的痛风石导致肾绞痛发作,出现血尿,少数病人因大量的痛风石阻塞了肾小管,或巨大的结石阻塞了输尿管而引起肾盂积水,继发感染,肾功衰竭,笔者就见过一例反复发作的痛风病人,因大量肾结石阻塞使肾脏丧失功能最终进行肾移植。心肌等重要器官上的痛风石可使心脏受损,出现传导阻滞从而给病人带来致命的危害。
指导意见:
常见于耳轮,亦多见于踇趾的第一跖趾关节、指、腕、肘及膝关节等处,少数病人可出现在鼻软骨、舌、声带、眼睑、主动脉、心瓣膜和心肌。在关节附近的骨骼中侵入骨质,形成骨骼畸形,或使骨质遭受损毁。也可在关节附近的滑囊膜、腱鞘与软骨内发现。
医生询问:
以上是对“得了痛风石,有哪些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