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以前无论有多大的伤口,都能愈合并且不留下疤痕,但自从大概前两年吧,我发现手上有点伤口,它就会留下疤痕,请问:
1 这是什么原因啊?
2 怎样就不留下疤痕呢?(包括饮食吃什么?及具体做法)
3 这该不会是由非疤痕体质变成疤痕体质了吧?如果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怎么就又能变回非疤痕体质呢?
谢谢
疤痕是代表皮肤曾受到创伤后的痕迹,这种创伤可以是外伤造成的,也可能是手术所必须的,只是因创伤程度不同,愈合过程平顺与否,及伤口在人体上位置不同,所形成的疤痕便有明显大小不等程度的差异;尤其是随者现代社会的进步,爱美不仅代表一种权利,也表示一种对自我的尊重,疤痕是美容整形外科门诊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除了外观的影响,事实上有不少的疤痕会有令人难受的瘙痒、疼痛及干裂,若不幸产生疤痕挛缩(scarcontracture),更会进一不影响4肢关节活动或5官之正常功能,这些疤痕更是非积极治疗不可.●常见令人困扰的疤痕1.颜面位于5官附近的疤痕,并造成5官变形或功能受限制,如眼角、嘴角.2.在4肢关节的疤痕,引起活动受限制.3.长而宽的疤痕.4.肥厚隆起的疤痕.5.凹陷绉折的疤痕.6.色素沉着或颜色突显而无法和附近皮肤颜色相配合的疤痕.7.和周遭皮肤纹理不相称的疤痕.8.有明显令人不适症状的疤痕,如奇痒、灼热、疼痛或表面溃疡.●疤痕的预防1.预防疤痕的第一步,就是正确的伤口照顾,不论是创伤、烫伤、皮肤感染或是手术,伤口愈合后都会产生疤痕,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避免异常疤痕的产生.2.于伤口拆线或伤口初步愈合后,视情况开始执行按摩疗法和压迫疗法.3.以美容胶纸或硅胶片压贴于愈合的伤口上,美容胶纸需每天24小时贴牢,硅胶片则需贴12小时左右,贴压的范围必须大于伤口本身并包括周围的正常皮肤才有效.4.压迫疗法可以减少伤口向外拉张的力量,使疤痕变得较平、较细.5.按摩疗法可以使硬疤软化,并且有组织扩张的效果,可以改善凸起或有挛缩倾向的疤痕.6.对于大面积的伤口,则可考虑紧身弹性衣的压迫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及相关咨询1.除非只有伤及表浅表皮层(epidermis),大部分的皮肤外伤或手术切痕皆会造成不等程度的愈合疤痕.2.一旦有疤,终身有疤',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无法完全'消除'疤痕.现在所有的手术、药物和雷射都无法将疤痕变不见,但一定程度的改善是可以做到的.尤其透过整形外科医师的巧手,期盼能让病人满意.3.一旦有疤痕产生,整形专科医师只能做到'修整'疤痕而非'消除'疤痕,使其尽量对日常生活的困扰降到最少,并兼顾功能重建及美观改善之要求.4.引起运动功能受限的疤痕,必须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引起永久性的关节功能受损.5.不美观的疤痕通常可由3方面考虑,即面积大小、隆起凹陷程度及颜色深浅.6.小面积的疤痕可藉由手术切除并加以细心谨慎缝合,并附带做些修整手术,使伤口愈合能在最小组织张力下完成,而使疤痕成一线状疤.7.若太大面积的疤痕,可能必须藉多次切除,并佐以局部皮瓣或远程皮瓣等复杂手术而完成.8.疤痕的形成过程可概分为3期,即发炎反应期、纤维增生期及成熟期,通常在未成熟前,皆可藉许多预防之方法而减少不美观的疤痕产生,故建议接受修疤手术,最好在疤痕已达成熟,约伤口形成6个月后,效果才显著.9.时常可见某些人的疤痕接受了手术切除一段日子后,不仅疤痕重现,而且比以前更明显,表示此人有易得「蟹足肿」之体质,而不适合贸然以手术方法解决之.10.如何分别「蟹足肿」及「肥厚增生型疤痕」必须经过整形外科专科医师判断才可●疤痕的治疗:可分成3大类:※第一类:1.压迫疗法:疤痕上紧贴美容胶纸,并在上面用力定点按摩,以使疤痕逐渐消平,此法必须持续6个月以上才有效果.2.硅胶片压贴法:疤痕上贴硅胶片,初期一天贴8小时,待皮肤慢慢适应后,可增至12小时,需贴6个月才有良效.至于硅胶片的作用机制,Quinn认为是硅胶(Siliconoil)持续释放的化学作用,而Swada和Son则认为是水化(hydration)和阻塞(Occlusion)的生理作用造成疤痕抑制效果.PS.以上1.2项适用于疤痕形成未超过半年者3.疤痕内注射类固醇:使用长效性类固醇制剂,直接注射到疤痕内,来抑制疤痕内过量的胶原蛋白,来达到抑制疤痕的效果.Ketchum建议的剂量:最大量/次给药频率成人120mg每月注射1次,治疗4至6个月小孩40mg针对1-5岁80mg针对6-10岁4.放射线照射(Irradiation):过去曾利用放射线照射来杀死、抑制或转化纤维母细胞,藉以控制过量的疤痕组织增生.目前这种方法纸保留用在对类固醇治疗无效的大面积蟹足肿病人身上.5.其它:在文献上提到可以抑制疤痕的方法包括有:o维他命Ao维他命Eo抑制胶原蛋白如BAPN(Beta-aminopropionitrile),penicillamine,和秋水仙素(colchicine)o抑制蟹足肿内肌纤维细胞的Madecassolo2氧化锌(ZincOxide)o抗肿瘤制剂:如methotrexate(MTX)o免疫疗法:如干扰素(interferon)和转型细胞生长素(TGF-B)抑制剂等※第2类:雷射依据雷射除疤的原理,可分为两种:o一种磨皮雷射分2氧化碳雷射和铒雅各布(Er-YAG)雷射,可以将疤痕凸起磨平,表浅的凹陷疤痕亦可利用此原理.o去色素雷射:分染料(Dye)雷射和脉冲强光(photoderm),雷射是作用在疤痕内的血管和血红素,使疤痕颜色变淡,逐渐萎缩,此种雷射特别适用于疤痕形成未超过半年且颜色较深红者.※第3类:手术利用手术来控制疤痕,是应用在疤痕已成稳定状态(通常疤痕形成已超过半年),且外形宽粗或不雅时.手术方法包括疤痕切除重缝、Z形或W形修疤、磨皮术等,若疤痕太大,可考虑分阶段切除或置放组织扩张器一段时间后再疤痕切除.●疤痕观念的沟通1.与其治疗疤痕,不如预防疤痕的产生.2.受创伤越严重的伤口,因发炎反应越强烈,将来所形成的疤痕亦更显著,如烧烫伤之后,如严重的肢体压碎伤之后.3.外伤后的伤口,若反复感染发炎,则愈合后之疤痕较明显.4.接受手术后之伤口,最好能减少活动,否则影响伤口愈合,反而刺激疤痕产生,此即4肢关节处之疤痕通常较明显之原因.5.越年轻的皮肤,因弹力较强、张力较大,故产生的疤痕较肥厚、发红、变硬,且萧褪较慢,老年人由于条件相反,且表皮张力松弛,故产生之疤痕较不明显.6.手术后之伤口必须做好伤口的照顾及适时拆线,避免日晒及使用化妆品或保养品,减少色素沉淀及刺激疤痕的结果.7.手术后的伤口,避免不良的疤痕产生,必须适当加压按摩、或采用有压迫性的黏贴物(如最泛用的纸胶布、或硅胶片),但不可用力过猛,而使伤口裂开.8.市面上可见的广告物-除疤膏或秘方草药,实际效果如何,仍待临床医学考证,请小心!9.疤痕是指皮肤因外伤或手术造成的伤口在愈合后所留下的产物,它会永远存在皮肤上面,而很难藉由外力来予以除除.透过疤痕治疗等方法可以将凹凸不平或粗大不雅的疤痕予以美化成细小、平淡而不易看得见的疤痕,而却无法去除它.10.正确的疤痕治疗用词应为'修疤'而非'去疤'.疤痕的概述一、病理性疤痕的概念病理性疤痕又称异常疤痕,是相对于正常疤痕而言的,通常将增生性疤痕(HS)和疤痕疙瘩(K)统称为病理性疤痕.而把质地上与周围皮肤相近的疤痕称为正常疤痕或成熟疤痕.病理性疤痕是以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的皮肤纤维化疾病.2、疤痕的重要性和危害性疤痕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从广义上来讲,没有疤痕就没有创伤的愈合.疤痕组织的主要成分是纤维蛋白.疤痕组织胶原的产生和沉积增加了伤口的强度,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有益的.如果疤痕组织形成不充分,受损组织得不到正常的张力,由此可以引发许多并发症,如腹壁切口愈合的疤痕薄弱,在腹内压的作用下可使疤痕处重新裂开或腹内容物逐渐向外膨出而形成腹壁疝.相反,如果疤痕过度形成,旧可造成严重的外形或功能上的重要问题.疤痕的危害取决于它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对深部组织的继发的固定作用.因而疤痕相对于损伤前组织来说,总是一个不完善的替换.从机械角度来看,其抗强性减弱;从营养角度来看,造成了氧和营养物质交流的障碍;从功能角度看,引起受损组织的畸形和功能障碍从美观角度看,造成了外形的破坏.3、疤痕的临床表现及分类根据组织学及临床上的区别,疤痕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增生性疤痕此类疤痕多发生于深度烧伤的创面愈合后.在Ⅲ度烧伤创面植皮后在皮片4周缝合处也常见网状增殖性疤痕.另外,最常见的是任何切口经缝合后的切口疤痕也属于这一种.增生瘢痕表现为突出表面,外形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有灼痛及瘙痒感.增生瘢痕的表现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增生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这种疤痕的特点是:早期局部肿胀变硬充血,其组织结构为表层是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所盖,中层为血管扩张,并有炎性细胞浸润,底层为较少的胶原纤维和大量的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疤痕高出皮肤表面,早期局部增厚变硬,毛细血管充血呈现红色或暗红色.该疤痕基底部一般不与深组织粘连,可以推动,且收缩性较小,多数不会产生严重功能障碍,但在面部及暴露部位多影响美容,因此也常有治疗的必要.2疤痕疙瘩疤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常表现为向4周健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病变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质硬韧.多感奇痒难忍.瘢痕疙瘩的特点:1.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2.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3.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3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4.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4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5.单纯施行手术切除缝合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随意手术切除.疤痕疙瘩好发于上颈部、耳朵、胸部、肩部及上臂部等.妇女胸骨部是其好发部位,这与两乳房重量牵拉及呼吸运动有关.目前疤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个别人体内存在着特异素质有关,即所谓的疤痕体质者.另外慢性感染及化学物质刺激也是一种致痛因素.此外也与家族遗传有关.3浅表性疤痕这是指在皮肤浅表层的一种疤痕,多由于皮肤轻度擦伤或浅表烧伤(真皮浅层)所引起,其外表稍异于正常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将逐渐不明显,因此这类疤痕一般不需处理.4萎缩性疤痕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疤痕组织,又称不稳定疤痕,常见于大面积的烧伤,特别是深及脂肪层的创面,在未经植皮而仅靠周边上皮细胞生长而使创面愈合的.;另外,在小腿或其他部位的慢性溃疡经久治疗而愈合,也属于这种性质的疤痕.这种疤痕的特点是:疤痕表皮菲薄,表面平坦,局部血液循环差,呈亮白色且基底较坚硬.由于其表层仅覆盖一层萎缩的上皮细胞,经不住外力磨擦,常易破损而形成溃疡,一般很难愈合,经久可导致恶变.因此为类疤痕常与下面肌肉、神经、血管粘连,且有很大收缩性,故可牵拉正常组织而造成或比增殖性疤痕更为严重的功能障碍.由于这种疤痕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故应注意预防,应早植皮,勿任其自愈.5挛缩性疤痕挛缩性疤痕是以其引起的功能障碍特征命名的疤痕.多见于深度烧伤愈合后,由于疤痕收缩,常导致外形改变和功能障碍,长期的疤痕挛缩可影响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的发育,应及早处理.临床上常见的因疤痕挛缩造成的畸形有睑外翻、唇外翻、颏胸粘连、手部疤痕挛缩畸形及各关节的屈侧或伸侧挛缩畸形等.其中在关节屈面的条索状疤痕挛缩,如经较长时间,挛缩疤痕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可以逐渐伸长,成为蹼状的疤痕挛缩,称蹼状挛缩疤痕.此种蹼状疤痕较大者常见于颈前侧、腋窝、肘窝、踝关节等处,较小者可见于内眦角、外眦角、鼻唇沟、口角、指蹼等部位,部分在体表孔道的开口处呈环状出现,造成其口径狭窄,影响正常功能.蹼状的挛缩疤痕均可采用Z成形术原理进行手术修复.6凹陷性疤痕当疤痕组织在体表造成凹陷畸形时,称之为凹陷疤痕.常见于天花、水痘或痤疮后遗留的疤痕,也可见于外伤及皮肤感染患者.简单的凹陷性疤痕仅是线状疤痕及其区域的低陷,广泛的凹陷性疤痕则可合并有皮下组织、肌肉或骨骼组织缺损.疤痕基底与深部肌肉或肌腱粘连在一起,要纠正这种畸形不但要处理皮肤上的疤痕,而且还要按照凹陷程度的轻重采用不同的方法来修复缺损,以恢复正常外形.7疤痕癌瘢痕组织可发生恶性变成为瘢痕癌.瘢痕癌多发生于因烧伤所形成的挛缩瘢痕.常发生于关节的邻近部位,因瘢痕不断受到关节活动的牵拉,反复破溃,成年累月,终至癌变,瘢痕癌也可原发于下肢慢性溃疡或慢性骨髓炎窦道部位的瘢痕组织.瘢痕癌多为分化较完全的鳞状细胞癌.一般以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少见.中药综合疗法:第一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第2步:溶解纤维结缔组织.第3步:修复疙瘩平复后的疤痕和色素沉着.第4步:阻断疤痕疙瘩的生长途径.复方痘立消治疗各种痤疮《青春痘》一个疗程即可见到明显效果.2-3疗程彻底根治!!!!!疤痕的自我护理日常生活中,一时不慎被水、火、油等烫伤、烧伤,若面积不大,可立即取白糖1份,冷开水3份配成浓糖水,用药棉或清洁的小毛巾蘸糖水轻轻涂抹、按压伤处.如果是手指或脚趾受伤,应立即在糖水中浸泡20分钟.如果来不及配糖水,也可抓一些糖涂在伤处,再用冷水滴在糖上,使伤处湿润,待2小时以后再洗净.如还未愈,可再用浓糖水涂抹.用糖水治烫伤,不起泡,不留疤,效果好.首先除去热源,将肢体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为止.还可用湿毛巾或床单盖在伤处,再往上喷洒冷水.不要弄破水泡.烫伤可分为一度烫伤(红斑性,皮肤变红,并有火辣辣的痛感),2度烫伤(水泡性,患处产生水泡),3度烫伤(坏死性,皮肤剥落).对局部较小面积轻度烫伤,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洁创面后,可外涂京万红、美宝润湿烧伤膏等.对大面积烫伤,宜尽早送医院治疗.烫伤的创面处理最为重要,先剃除伤区及附近的毛发,剪除过长的指甲.创面周围健康皮肤用肥皂水及清水洗净,再用0.1%新洁尔灭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创面用等渗盐水清洗,去除创面上的异物污垢保护小水泡勿损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针抽出血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较重者,应剪除泡皮,创面用纱布轻轻辗开,上面覆盖一层液体石蜡纱布或薄层凡士林油纱布,外加多层脱脂纱布及棉垫,用绷带均匀加压包扎,烫伤还可采用包扎疗法、暴露法等.烫伤常易并发感染,宜加用抗菌素,还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