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性别:
患多形红斑1年多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正月十4到现在
目前一般情况:用两颗强得松控制
以往诊断治疗经过及效果:不好
辅助检查:血检正常
1.西医药治疗 <BR>(1)轻者口眼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C,或10%硫代硫酸钠lOml,静脉注射,每日1次.重者酌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疑有感染病灶或并发细菌感染时可同时应用抗生素. <BR>(2)局部一般外搽炉甘石洗剂.如有糜烂渗液可用3甲.硼酸水湿敷. <BR>2.中医药治疗 <BR>(1)内治法 <BR>①风寒束表:每于寒冷潮湿时发作,天气转暖时减轻或消失,红斑呈暗红色.皮肤温度偏低,可伴恶寒,肢冷,腹痛,便溏,舌苔薄白,脉灌缓. <BR>治法:疏风散寒,养血和营. <BR>方药;桂枝10克,白芍15克,麻黄6克,细辛6克,干姜6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当归10,炙甘草10克. <BR>②湿热郁衷;发作不分季节,红斑呈鲜红色,可有较多水疱,伴发热,口干咽痛,便秘溲赤,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BR>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BR>方药: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6克,知母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苦参15克,茯苓10克,木通1O克,滑石刃克(先煎),甘草6克. <BR>
温馨提示:
禁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烂,禁用鱼、虾、牛奶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