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弄清楚他为什么要拿钱,拿钱去干什么?而对这样的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是宜疏导而不宜打骂的,一般的人小时候都有偷拿家里钱的行为,但大多数都是偶尔的行为,但对于你亲戚家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已经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和偷钱成恶性循环,形成坏习惯后,就需要家长耐心地说教,采取适当的方法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要尊重孩子正确引导,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用“偷”这个字,这样在心理上对孩子压力小些,有利于教育.
首先,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谈是怎么样想的,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其次,家长做好理财榜样.有的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是发现家长对自己的钱没有清楚概念,以为自己拿了家长也不知道,让孩子钻了空子.所以家长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习惯,另一方面,让孩子知道自家的经济情况,培养合理用钱意识.还有,应该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给零花钱多少要从实际出发看家庭经济条件和孩子实际需要,而且要指导孩子怎样花钱.
要想改变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而且切忌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这件事,更不要把孩子曾经偷钱的事情挂在嘴边,时不时“揭孩子的短”,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只有这样,才利于孩子改掉自己的毛病.
家庭教育五原则
孩子至少70%的时间是在家庭生活中度过的,因此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一致性原则”因为每个家庭对孩子都是“多对一”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首先要坚持“一致性原则”,使孩子明确体会到家长的教育意图和核心,否则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现在很多家长会有一种体会,即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乖巧听话,懂事明理,老师也经常表扬.可一回到家里,就专横跋扈,自私自利,造成这表里不如一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家庭都存在有“安全带”现象,即孩子表现不好,父母批评指正时,爷爷奶奶可能出面袒护,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利用这种“安全带”.所以,家庭成员在管教孩子上一定要坚持“一致性原则”.
“忽视原则”家庭教育中要注意恰当的使用“忽视原则”,比如,孩子摔倒了,到底扶不扶?有很多家长可能说不扶,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其实这种回答也是错误的,孩子摔倒了,家长应该视而不见,用不着鼓励,因为摔倒了自己站起来是应该的.在这方面,我国的家长可能要更多的借鉴日本,韩国的育儿之道.这点对孩子日后的自立自强很有帮助.
“坚持性原则”“坚持性原则”也是家长要谨记的,妥协只能是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开始.如果孩子要买一件玩具,家长不答应的话他就会哭,从小哭到大哭,到撒泼,家长一开始也许会坚持,但当孩子哭得死去活来时,家长也许就会妥协,这种妥协势必会导致孩子以后养成这种习惯,而这也正是现今“小公主”,“小皇帝”惯用的伎俩.
“适时延迟原则”“适时延迟原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不要让孩子认为只要他一提出要求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对于家长来说,要让孩子养成勤俭的习惯.一些确实有益有用的物品,可以与他达成协议,比如说,从自己的零花钱中节省出来购买或勤工俭学攒足钱后再买,这样孩子会懂得劳动的价值,生活的艰辛,当愿望实现时也更会有满足感.
“鼓励性原则”这是很多家长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但要注意鼓励不能泛滥.盲目性鼓励只会让孩子骄傲自大,不知深浅.“鼓励性原则”用得得当,对孩子的自信心,荣誉感,归属感的培养都有好处.
看看孩子每月需要多少零花钱,给孩子做个账,教会孩子理财。做家务,给小费。先不用我质问孩子,比如每月孩子需要零花钱50,写清楚明细。暂时不要去质问孩子,让她主动说出来。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