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有些婴儿每到夜间就高声啼哭,并且呈间歇性发作,甚至通宵达旦啼哭不休,白天却安静不哭,这就是小儿夜啼症,又称为夜惊症.本病多见于初生婴儿.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脾寒,心热,惊骇,积滞四类.现代医学认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可能因一些疾病导致神经功能调节紊乱而造成本病的发生.夜啼婴儿一般全身情况良好,与季节无明显关系.因此,家长在治疗小儿夜啼时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一.治疗要点
1.仔细观察,找出患儿啼哭的原因,以便对因治疗.
2.卧室应保持清洁,安静.
3.平时勿惊吓小儿,以免使小孩因精神紧张而夜啼.
4.注意饮食卫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二.治疗方法
(一)药物法
中成药
1.稚儿灵冲剂,每次1包,1日2次.用于脾寒症(症状特点:患儿体弱,食欲差,大便稀淡,小便清长,哭声低等).
2.导赤丸,1日2次,新生儿每服1/3丸;乳儿每服1/3-1丸.用于心热症(症状特点:面红身热,腹部胀满,不思饮食,白天烦躁不宁,夜间啼哭不止,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
3.清热导滞丸,每次1/2-1丸,1日2次.用于积滞型(症状特点:烦躁腹胀,不思饮食,大便不结等.)
小婴儿夜晚啼哭怎么办
(二)食疗方
1.雪梨汁30ml,灯心草2g,冰糖10g,,先将灯心草煎汁与雪梨汁及冰糖混匀,再隔水蒸,使其化开,1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5-7天,用于心热型夜啼.
2.黄花菜15g,莲子心3g,冰糖15g.混合,放入锅中熬成汤剂,白天服1次,连服5-7天.
(三)外敷法
1.朱砂3g,去薄纸一张,表层涂上浆糊,再散上朱砂药粉,外敷在两足心.
2.细茶叶适量,嚼烂后,敷在肚脐上.用于脾寒型.
3.顺气理中丸适量,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肚脐上,夜间敷,次日清晨揭去.用于脾寒型.
4.山栀子仁1粒,研磨成细末,面粉9g,白酒5ml,共混合成面团,敷在小儿双手桡动脉处,24小时之后取下.用于心热型.
5.吴庾10g,五倍子15g,朱砂5g,面粉15g,研成细粉,用水调匀成糊状,敷在两足心,每日1次.
三.治疗误区
1.小儿夜啼切勿用镇静催眠药.
2.小儿不会说话,或因疾病导致夜啼(日夜俱哭),则应去医院检查,切勿延误病情.
3.小儿夜啼者,不要给巧克力,可可糖之类的具有咖啡因的糖果或可口可乐等饮料加以哄骗,这些都是能兴奋神经的食品,对病情不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