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男孩5岁,发烧38度以上就会晕倒抽筋。每次基本都是嘴角抽动然后没有意识的样子,我觉得这是老妈经常口中说的惊厥。
希望得到的帮助:小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
病情分析:
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等。
典型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阵挛或强直性抽搐,严重者可出现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
中药治疗建议
1)防惊汤
由蝉衣、钩藤、栀子、炒枣仁、杭白芍、青黛、防风、黄连、珍珠母、甘草组成。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药1次,连服4周。有防止惊厥再发的作用。
2)清宫粉
由广郁金、生山栀、寒水石、黄芩、黄连、琥珀、朱砂、冰片组成。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本方有进一步清除余热,镇惊熄风作用。
3)清热散
由朱砂、琥珀、钩藤、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组成。共研细末,根据不同年龄确定服药剂量。本方有镇惊熄风作用。
病情分析:
小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或吸吮等。发作持续时间不一,有时很暂短,须仔细观察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指导意见:
(一)控制惊厥
1.针刺法 针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
2.止惊药物
(1)安定 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10mg,直接静注,速度lmg/分,用后1~2分钟发生疗效。静注有困难者,可按每次o.5mg/kg保留灌肠,安定注射液在直肠迅速直接吸收,通常在4~10分钟发生疗效。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
(2)水合氯醛 每次50~60mg/kg,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
(3)苯巴比妥钠 每次8~10mg/kg肌内注射。
(4)氯丙嗪 每次1~2mg/kg肌内注射。
(5)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每次5mg/kg,用10%葡萄糖稀释成1%溶液以lml/分速度静注,惊止即停注。
(二)一般处理 使患几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三)控制感染 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以上是对“小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婴幼儿惊厥有时仅表现口角、眼角抽动,一侧肢体抽动或双侧肢体交替抽动。新生儿惊厥表现为全身性抽动者不多,常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阵发性青紫或苍白,两眼凝视,眼球震颤,眨眼动作或吸吮、咀嚼动作等。
指导意见:
退热不能预防惊厥的发生,可让孩子舒服,与同时应用抗惊厥药物才可以。热性惊厥的患儿,注意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清除慢性感染病灶,尽量减少或避免在婴幼儿期患急性发热性疾病,这对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率有重要意义,并间歇或长期服用抗惊厥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
病情分析:
你好,这一情况可能是惊厥的,之前经常有发生的话需要及时治疗的。
指导意见:
一般来说,之前有没有过癫痫的疾病的,建议及时的做个脑电图以及血液检查比较好明确治疗的。
病情分析:
小儿惊厥的症状:惊厥发作前少数可有先兆:极度烦躁或不时“惊跳”,精神紧张;神情惊恐,四肢肌张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暂停或不规律;体温骤升,面色剧变;瞳孔大小不等;边缘不齐。
惊厥后若意识尚未恢复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复发作呈持续状态者,提示病情严重,可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恒定,常有定位意义。新生儿惊厥常表现为无定型多变的各种各、样的异常动作,如呼吸暂停、不规则,两眼凝视、阵发性苍白或紫绀。
指导意见:
可以让患儿侧卧,解开衣领,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的变化等。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应采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
病情分析:
小儿惊厥的原因按感染的有无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惊厥发作后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继而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在发作时或发作后不久检查,可见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体征,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低钙血症抽搐时,患儿可意识清楚。
指导意见:
1)小儿惊厥发作之时若热势较高,四肢抽搐,两目直视。大约持续3~5分钟后一般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仍高热,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水牛角粉冲服。 小儿惊厥缓解后,发热渐退,病情平稳之后,中医应根据患儿所患疾病,临床主要证候特点,进行辨证治疗。
2)如果是因为一般感染性疾病导致的惊厥,中药治疗小儿惊厥应侧重清热解毒。如果是某种传染病导致的惊厥,中药应针对不同的传染病进行治疗。
3)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中药应加用平肝熄风之品,如钩藤、生杜蛎、僵蚕、地龙、全蝎、蝉蜕等,这样可使肝风平熄,阴阳平衡,避免惊厥再度发作。
以上是对“小儿惊厥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