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隐翅虫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学校这段时间流行隐翅虫皮炎,已经有很多同学得了这个病,我心里也越来越害怕了。请医生给我讲一下得了这种病要怎么治,好让我有所防备。
希望得到的帮助:隐翅虫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隐翅虫皮炎的治疗方法如下:
1.最初应立即用肥皂水或10%氨水清洗。红肿处可外涂炉甘石洗剂。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如有继发感染则选用抗生素。
2.可选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5%碳酸氢钠液、10%氨水局部湿敷。
3.炉甘石洗剂外搽或40%氧化油外用。
4.红斑性损害可外用去炎松霜、皮炎平、艾洛松等。
5.蛇药片6~8片加醋10ml调成糊状局部外用。
6.全身症状重者,可用抗组胺药。 发生隐翅虫皮炎应立即用碱性肥皂液清洗或涂擦10%氨水,以中和毒素,外擦炉甘石洗剂,也可将蛇药片用水或醋调匀外擦。皮疹广泛、症状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脓药。预防本病应注意搞好环境卫生,夏秋季夜间关好门窗,减少照明间及照明亮度,防虫入室。若发现隐翅虫切不可用手拍打或挤捏,以免发生皮炎。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皮损常发生于露出部位。搔抓或拍死压碎隐翅虫后,毒液释放,在接触部位出现点、片状或条索状红斑,伴痒,渐有灼热疼痛感。随后红斑上出现密集的丘疹、水疱,后发展为脓疱或呈灰褐色坏死,灼痛明显。在皮疹周围可出现鲜红色丘疹或水疱,搔抓后出现糜烂面。1~2周后脱痂而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瘢痕。皮疹广泛时可有发热、头疼、恶心、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局部湿敷可选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0.1%雷佛奴尔溶液、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溶液或1:10聚维酮碘溶液。红斑损害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云南白药加水调成糊状外敷,亦可用蛇伤急救散或蛇药片以食醋或水调搽。新鲜马齿苋拇=三敷于患处,2~3次/日,或者南通蛇药片6~8片,加水调成糊状,局部外用也有效。严重者可短期内服糖皮质激素。
隐翅虫皮炎的治疗方法
1、系统疗法:
1)病情轻者口服抗组胺制剂,如赛庚定每次2mg,每日3次,连服3~5天;
2)病情重者应加服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强的松l 0mg,每日2次,连服3~5天;
3)皮损泛发或有继发感染者应加服抗菌素,如琥乙红霉素,每次0.25克,每日4次,连服3天。
2、局部疗法
1)湿敷:可选用5%碳酸氢钠溶液或1:8000高锰酸钾溶湿敷,每次15~30分钟,每日2~3次;
2)南通蛇药片:研粉加食醋或冷开水调成糊状外用,每日2-3次;
3)内服乾坤宁片,清热解毒、活血散结。用法: 6片 每日3次;
4)氯霉素炉甘石洗剂:外用,每日3~5次。
3、物理疗法
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有较好疗效。
4、中药治疗
急性发作的隐翅虫皮炎应以清热祛风为主,慢性期可以健脾燥湿为主。
以上是对“隐翅虫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隐翅虫皮炎由一种叫隐翅虫的黑色蚁形小甲虫引起,长0.6厘米~0.8厘米,每到夏秋,特别是在雨后闷热的天气里,隐翅虫等的活动十分频繁。常常栖息在田圃、树林间,白天藏在石子、木头或青草下面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日光灯的地方飞行,隐翅虫飞入房间,停留在人们皮肤上,如果被拍死,其体内含有的一种强酸性毒素会引起皮肤急性炎症反应。
防治方法:
1.这种小虫子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我们晚上在灯光下学习、工作时,一定要关好纱窗,睡觉时熄灭室内灯光并罩好蚊帐;到野外游玩时,最好穿长衣、长裤。
2.若发现虫子落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拍死,可用口吹去或用手指将小虫拨落后踩死。
3.如已出现皮炎,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然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霜剂。
4.若红肿明显或糜烂时,应用1%~2%明矾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冷敷,待渗液减少后涂氧化锌油。
5.瘙痒明显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扑尔敏、皿治林等。
6.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要进行抗炎治疗。当然,病人最好能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隐翅虫虽然一种毒虫,但它并不会叮咬人,所以大家看到一些平常少见的虫子在身边飞来飞去的时候建议不要直接将其拍打,而是轻轻吹走它们。隐翅虫皮炎初期的症状是红斑,随后红斑上会产生密集的水泡,大家第一时间发现皮肤出现这种症状的话,首先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1、大量清水冲洗。
清水能起到稀释毒液的作用,可以减少皮肤的灼伤感。
2、高锰酸钾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和生理盐水。
既然隐翅虫皮炎是因为虫子体内的强酸性液体灼伤了皮肤,那么也可以用一定比例的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一定比例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皮肤,这样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肥皂水、苏打水。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用碱性的肥皂水清洗伤口,酸碱中和能缓解皮肤的不适。
温馨提示: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