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和我老公平时工作比较忙,孩子都是在老家由他奶奶照顾。前天我们街道电话说孩子因为卡氏肺囊虫肺炎住院了,我们心急如焚啊。回到老家看见孩子脸色苍白,在发着高烧,我们心疼啊。想了解一下这个病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危害。
希望得到的帮助:卡氏肺囊虫肺炎有什么危害?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危害如下:
卡氏肺囊虫对人类和低等动物的感染率很高。美国和荷兰4岁以下的儿童中,75%可检测到相应的抗体,但绝大多数系无症状性感染或轻型感染。卡氏肺囊虫是在儿童期吸入,在健康人中并不发病,呈潜伏状态。但对免疫抑制的动物,其隐性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显性感染。有人认为,严重免疫缺陷患者卡氏肺囊虫的发病率为42%。动物实验证实,该病可经空气传播。
卡氏肺囊虫肺炎在临床上有发热、干咳和呼吸急促,特别在无活动时仍感急促,最终可致发绀和呼吸衰竭。体检可见肋间、肋下、胸骨上凹和鼻翼潮红,肺部体征不明显,听不到哆音。X线检查,可在发病后 l天左右出现阳性体征。典型胸片显示两肺弥漫性肺泡病变,亦可有小叶浸润。
除了肺部感染外,亦可引起全身其他各脏器的感染。由于卡氏肺囊虫感染后,人体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因而治疗后可出现复发。其慢性形式可依据宿主状况不同而不同,小儿患者肺功能障碍可持续至急性期后6个月内消失。卡氏肺囊虫肺炎是艾滋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如未经治疗,其病死率为100%。
卡氏肺囊虫肺炎有什么危害?
卡氏肺囊虫肺炎(PCP),亦可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又称间质性浆细胞肺炎,是一种少见的肺炎,主要发生于免疫低下的儿或是艾滋病毒感染者。该菌引致感染最为常见,约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肺部感染的80%,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的致死原因。
AIDS病人卡氏肺囊虫肺炎起病隐匿,主要表现可能是咳嗽数周,剧烈、无痰,胸骨后胸腔紧迫常见,大部分有发热,可有呼吸困难。肺部听诊正常,严重发作的晚期可有啰音,偶有喘鸣或支气管痉挛。真菌性口炎、面部皮脂溢出性皮炎常见。可有气胸和空洞,或肺外卡氏肺囊虫感染。
预后不良。国外报告病死率10%~50%,平均40%右。但最近认为经及时积极治疗者,治愈率可高达70%。
卡氏肺囊虫肺炎会给人体带来以下危害:
肉眼可见肺广泛受侵较重,质地及颜色如肝脏,肺泡内及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物质是坏死虫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混合物,肺泡间隔有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以致肺泡间隔增厚,达正常的5~20倍,占据整个肺容积的3/4,包囊开始位于肺泡间隔的巨噬细胞浆内,其后含有包囊的肺泡细胞脱落,进入肺泡腔;或包囊内的子孢子增殖与成熟,包囊壁破裂后子孢子排出成为游离的滋养体进入肺泡腔,肺泡渗出物中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
①婴儿型:主要发生在1~6个月小婴儿,属间质性浆细胞肺炎,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吃奶不好,烦躁不安,咳嗽,呼吸增速及紫绀,而发热不显著,听诊时罗音不多,1~2周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肺部体征少与呼吸窘迫症状的严重不成比例,为本病特点之一,病程4~6周,如不治疗约25%~50%患儿死亡。
②儿童型:主要发生于各种原因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起病急骤,与婴儿型不同处为几乎所有病人均有发热,此外,常见症状为呼吸加速,咳嗽,紫绀,三凹,鼻扇及腹泻,病程发展很快,不治疗时多死亡。
X线检查
可见双侧弥漫性颗粒状阴影,自肺门向周围伸展,呈毛玻璃样,伴支气管充气象,以后变成致密索条状,间杂有不规则片块状影,后期有持久的肺气肿,在肺周围部分更为明显,可伴纵隔气肿及气胸。
以上是对“卡氏肺囊虫肺炎有什么危害?”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见于五种病人:①早产婴儿和新生儿;②先天免疫缺损或继发性免疫低下的患儿;③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病人;④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⑤aids患儿早在五十年代,在北京曾发现少数pcp病例。八十年代中北京儿童医院曾报告16例pcp发生于白血病患儿缓解期。根据动物模型及病人观察证明pcp发生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关系至为密切,目前国外认为凡cd4(辅助性t细胞)计数≤200/mm3时发生pcp危险甚大,但此标准对小儿尤1岁内者不适用。
病理生理肺孢子虫属低致病力、生长繁殖缓慢的寄生性原虫,健康宿主有抵御能力只形成隐性感染。细胞免疫受损是宿主最主要的易患因素,如婴幼儿营养不良,先天性免疫缺陷儿童,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aids 患者。在aids 病人中的发病高达80%~90%。当t 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时,寄生于肺泡的肺孢子虫可大量繁殖,对上皮细胞造成直接的毒素性损害,引起i 型上皮脱屑性肺泡炎。肺泡间隔有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肺泡上皮增生,增厚,泡腔内充满嗜酸性泡沫样物质和蛋白样渗出物。严重病例有广泛间质和肺泡性水肿。肺泡腔内充满炎性细胞,蛋白样渗出物和虫体,阻碍气体交换,产生临床症状。
肉眼可见肺广泛受侵较重,质地及颜色如肝脏。肺泡内及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物质是坏死虫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混合物。肺泡间隔有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以致肺泡间隔增厚,达正常的5~20倍,占据整个肺容积的3/4。包囊开始位于肺泡间隔的巨噬细胞浆内,其后含有包囊的肺泡细胞脱落,进入肺泡腔;或包囊内的子孢子增殖与成熟,包囊壁破裂后子孢子排出成为游离的滋养体进入肺泡腔。肺泡渗出物中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危害如下:
本病潜伏期为4~8周。AIDS患者的潜伏期较长,平均为6周,甚至可达1年。流行性婴儿型(经典型)流行于育婴机构。起病缓慢,先有厌食、腹泻、低热,以后逐渐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未经治疗病死率为20%~50%。儿童-成人型(现代型)起病较急,开始时干咳,迅速出现高热、气促、发绀,肺部体征甚少,可有肝脾肿大。从起病到诊断,典型的为1~2周,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者,病程短促,可于4~8天死亡。并发AIDS患者病程较为缓慢,渐进,先有体重下降、盗汗,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继而出现上述呼吸道症状,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未经治疗者全部死于呼吸衰竭。本病症状严重,但肺部体征较少,多数患者肺部听诊无异常,部分病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