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快速问医生 > 健康同问 > 麻风病怎么办

麻风病怎么办

1麻风病复发怎么办
:全部症状:就是手没有以前好用,有个手指头现在都不动了发病时间及原因:治疗情况: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去治疗想要得到的帮助:想问下我现在要怎样去治疗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意见建议:治疗麻风病的药物越来越多.现使用联合化疗,疗效更为显著,只要服上一个星期的药,体内的细菌就可杀死95%以上.只要坚持服药,少菌型麻风服半年的药,多菌型服两年的药,麻风病就治愈了,就是一个健康的人.联合化疗就是用两种以上作用机理不同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麻风.对联合化疗的效果,目前各国麻风专家及有关学者一致认为治疗麻风的最佳方案.联合化疗的药物现在使用的是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生活护理:建议到最近的医院看看 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以便取得最快的康复祝你早日康复 家人幸福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14 9:15:48这个药到那里可以买的到,还有我这个麻风病是没有传染的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什么原因引起麻风病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意见建议:麻风病有什么症状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一)结核样型麻风: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本型发生的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三)中间界线类麻风: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四)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五)瘤型麻风: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六)未定类麻风: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它类型转变.麻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一).如何治疗1,化学药物.(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2,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麻风病的病理改变由于患者对麻风杆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病变组织乃有不同的组织反应.据此而将麻风病变分为下述两型和两类:1.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本型最常见,约占麻风患者的70%,因其病变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故称为结核样麻风.本型特点是患者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力,因此病变局限化,病灶内含菌极少甚至难以发现.病变发展缓慢,传染性低.主要侵犯皮肤及神经,绝少侵入内脏.(1)皮肤:病变多发生于面,四肢,肩,背和臀部皮肤,呈境界清晰,形状不规则的斑疹或中央略下陷,边缘略高起的丘疹.镜下,病灶为类似结核病的肉芽肿,散在于真皮浅层,有时病灶和表皮接触.肉芽肿成分主要为类上皮细胞,偶有Langhans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图1).病灶中央极少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一般不见抗酸菌.因病灶多围绕真皮小神经和皮肤附件,故引起局部感觉减退和闭汗.病变消退时,局部仅残留少许淋巴细胞或纤维化,最后,炎性细胞可完全消失.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意见建议:尽快去正规医院继续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早治疗,早康复的机会.麻风病一般不致命,但它会损害神经而且是不可逆的.如果耽误了治疗会给自己留下终身的残疾!
查看详情>>
2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患上了怎么办
:我隔壁一个很好的伯伯患上了麻风性周围神经病,去医院医生说弄不好容易中风,毕竟我们这是小医院,我想问一下这个病得了怎么办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得了这个病怎么办
爱心医生: 你好,及时正规的抗麻风治疗对防止神经损害及其进一步加重极为重要。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查看详情>>
3麻风结节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病人手腕上有一
:病情描述:麻风结节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病人手腕上有一红色肿块两月了,有痛的感觉,经多个教授诊治,拍片说骨质疏松,都没有明确是什么病。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又在某中医院输液和糊药,都不见好。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了解麻风结节是什么表现。56年前曾接进过麻风病人,
李明娟主任护师: 病情分析:你好,结核样型麻风及界线麻风。其临床表现为原有皮损加剧扩大,并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神经干表现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指导意见:一旦发现有麻风病,要及时的对症治疗,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何光进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指导意见:您好,麻风结节皮损为红色斑疹、红色或暗红色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表面干燥无毛,有时有鳞屑,局部感觉障碍出现早且明显。
魏珊珊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您所说的麻风结节是麻风中瘤型麻风的晚期,皮损呈现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常伴有暗红色结节,面部结节或者斑块可以融合成为大片凹凸不平的损害,双唇肥厚,耳垂肿大,形如狮面;眉毛脱落,头发部分或大部分脱落,伴有明显的浅感觉及出汗障碍,周围受累导致面瘫,手足畸形和运动障碍,骨质疏松和足底溃疡。指导意见:您好,根据您的描述,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您所说的麻风结节是麻风中瘤型麻风的晚期,皮损呈现深在性,弥漫性浸润,常伴有暗红色结节,面部结节或者斑块可以融合成为大片凹凸不平的损害,双唇肥厚,耳垂肿大,形如狮面;眉毛脱落,头发部分或大部分脱落,伴有明显的浅感觉及出汗障碍,周围受累导致面瘫,手足畸形和运动障碍,骨质疏松和足底溃疡。感谢您的提问,健康幸福每一天!
查看详情>>
4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我的同事最近几天总是没有什么精神的,感觉总是健忘,和他说的话一会就忘了,而且还经常的觉得累,在我的建议下去了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是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我想要了解一下治疗方法。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要了解一下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肖思琪护师: 麻风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联合化疗方案如下:多菌型(初诊时有一个以上部位皮肤涂片细菌指数BI≥2)连续用药2年以上;少菌型连续用药6个月。免疫疗法正在研究的活冻干卡介苗(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神经损害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泼尼松。并发症的处理: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爱心医生: 你好,及时正规的抗麻风治疗对防止神经损害及其进一步加重极为重要。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说的情况,即时正规的抗麻风治疗对神经损害及进一步加重极为重要,所以需要及早接受治疗意见建议:您好,根据您的情况建议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以促进健康的及时恢复,减少畸形残废的出现及复发,在治疗上,要多种抗麻风药联合治疗,饮食上,要清淡素食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
查看详情>>
5我女儿打完麻风疫苗高烧怎么办啊
: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就是发烧到了39.4度啊,不停地闹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用了退烧药和退热贴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需不需要去医院看医生啊,他们有什么办法么化验、检查结果:
杨涤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宝宝注射疫苗后出现高热是机体对疫苗的正常反应,麻风疫苗属于一种减毒疫苗,属于被动免疫,所以您不必过于担心。指导意见:建议您口服罗红霉素颗粒及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以利于降温及代谢药物,并辅以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拭或冰块外敷,期间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平时带宝宝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适当补充钙质及维生素,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希望我的回答带给您帮助!
查看详情>>
6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指的是什么?
:今天在同学聚会上,讨论到以前的一个老同学患了一种病,叫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我很好奇,这样的病从来我都没有听说过,对于这个病,我一点也不了解,知识浅薄,想了解一下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想得到怎样的帮助:麻风性周围神经病指的是什么啊?
王华明主任医师: 你好,麻风性周围神经病主要影响后根神经节或感觉纤维,产生感觉症状。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皮肤和周围神经是麻风杆菌侵犯的主要靶组织。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周围神经病有感觉丧失、肌肉无力与萎缩,腱反射的减退以及血管运动症状,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方式形成的综合征。
查看详情>>
7麻风病是什么?现在还有吗?
:常常听老一辈讲起麻风病。请问医生,麻风病是什么?现在还有吗?有何症状?通过什么途径传染的?
李华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指导意见: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
姚亚丽医师: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在典型症状开始之前,有的往往有全身不适,肌肉和关节酸痛,四肢感觉异常等全身前躯症状。免疫力较强者,向结核样型麻风一端发展,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向瘤型一端发展。现根据五级分类法,对各型麻风症状特点分述:1.结核样型麻风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皮肤损害有斑疹和斑块,数目常一、二块,边缘整齐、清楚、有浅感觉障碍,分布不对称,损害处毳毛脱落,为很重要的特征。斑疹颜色有浅色和淡红色,表面常无鳞屑。斑块的颜色常为暗红色,轮廓清楚,损害的附近可摸到粗大的皮神经。有时损害附近的淋巴结也变大。头发,眉毛一般不脱落好发于四肢、面部、臀部,除头皮,腹股沟,腋窝外,其他部位均可出现。本型的周围神经受累后,神经杆变粗大呈梭状、结节状或串珠状,质硬有触痛,多为单侧性,严重时因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可形成脓疡或瘘管。部分病人中人神经症状而无皮肤损害,称为纯神经炎。临床上表现神经粗大,相应部位的皮肤感觉障碍和肌无力。神经受累严重时,神经营养、运动等功能发生障碍,则出现大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形成“爪手”、“猿手”、“垂腕”、“溃疡”、“兔眼”、“指(趾)骨吸收”等多种表现。畸形发生比较早。本型查菌一般为阴性。麻风菌素实验晚期反应为阳性。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本型发生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部分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损害表面大多光滑,有的上附少许鳞屑。损害数目多发,大小不一,有的散在,以躯干、四肢、面部为多,分布较广泛,但不对称。除面部外,一般皮损浅感觉障碍明显,但较TT轻而稍迟。除非局部有皮损,头发、眉睫一般不脱落。神经受累粗大而不对称,不如TT粗硬而不规则。黏膜、淋巴结、睾丸、眼及内脏受累较少而轻。本型查菌一般为阳性,细胞密度指数2~3+。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为弱阳性、可疑。细胞免疫功能试验较正常人低下。预后一般较好。“升级反应”可变TT,“降级反应”可变为BB。麻风反应后易致畸形和残废。3.中间界线类麻风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疹型有斑疹、斑块、浸润等。颜色有葡萄酒色、枯黄色、棕黄色、红色、棕褐色等。有时在一块皮损上呈现两种颜色。边缘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损害的形态有带状、蛇行状或不规则形,若为条片状,则一侧清楚,一侧浸润不清。若为斑块,中央有“打洞区”,其内环清楚高起,渐向外体面斜,外缘浸润而不清,呈倒碟状外观。有的损害呈红白的环状或多环状,形似靶子或徽章,称为“靶形斑”“徽章样斑”。有的病人面部皮损呈展翅的蝙蝠状,颜色灰褐,称为“蝙蝠状面孔”。常见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皮肤上存在似瘤型和结核样型的损害。有时可见到“卫星状”损害。有的病人在肘、膝的伸面和髋部可风由结节组成的厚垫状块片。损害表面滑、触之较软。损害数目较多,大小不一,分布广泛,多不对称。神经受损后,轻度麻木,比结核样型轻,比瘤型重,中度粗大,质较软,较均匀。眉睫稀疏脱落,常不对称。黏膜、淋巴结、眼、睾丸及内脏可以受累。本型查菌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3~4+。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界于两极型之间。本型最不稳定,“升级反应”向BT发展,“降级反应”向BL发展。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损害大多似瘤型损害,数目较多,形态较小,边界不清,表面光亮,颜色为红或桔红色。分布较广泛,有对称的倾向。损害内的感觉障碍较轻,出现较迟。有的损害较大,中央呈“打洞区”,内缘清楚,外界浸润模糊。眉、睫、发可以脱落,常不对称。在晚期,面部的深在性弥漫性浸润也可形成“狮面”。中晚期病人黏膜充血、浸润、肿胀、淋巴结和睾丸肿大有触痛。神经受累倾向多发双侧性,较均匀一致,触之较软,畸形出现较晚且不完全对称。本型查菌强阳性,细菌密度指数为4~5+。麻风菌素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缺陷。预后多数演变为LL,也可演变为BB型麻风。5.瘤型麻风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因此组织器官受侵的范围比较广泛。皮肤损害的特点是数目多,分布广泛而对称,边缘模糊不清,倾向融合,表面油腻光滑。皮肤的颜色除浅色斑外,大多由红色向红黄色、棕黄色发展。感觉障碍很轻。在较早期就有眉睫毛稀落的表现,先由眉的外侧开始脱落,以后睫毛也稀落,这是瘤型麻风的一个临床特点。麻风杆菌检查强阳性,皮肤损害有斑疹、浸润、结节及弥漫性损害等。早期斑状损害分布于全身各状,以面部、胸部、背部多见,颜色淡红色或浅色,边界不清,须在良好的光线下仔细检视,方可辩认。稍晚,除斑损继续增多外,陆续形成浅在性、弥漫性润和结节。在面部由于浸润弥漫增厚,外观轻度肿胀,眉睫常有脱落。稍晚,斑损融合成大片浸润,或在斑损和弥漫性浸润上出现结节,弥漫性浸润向深部发展,更增明显而严重。往往遍及全身。在面部弥漫增厚,皮纹加深,鼻唇肥厚,耳垂变大,眉睫脱光,头发稀脱或大片脱落,结节和深在性浸润混融在一起,眼结膜充血,形成“狮面”样外观。四肢伸侧、肩、背、臀部、阴囊等处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更晚,由于弥漫性损害部分吸收,并有明显感觉障碍和闭汗。在小腿,皮肤轻度变硬,光滑发亮,出现鱼鳞样或蛇皮样损害,长久不退,有的头发几乎脱光,可见残发多沿血管存留分布。神经干虽然受累,但感觉障碍较轻,表现较晚。神经干轻度粗大,对称而软,到晚期也可出现肌肉萎缩、畸形和残废。鼻黏膜损害出现较早,先充血肿胀,以后随着病情加重,发生结节、浸润和溃疡。严重者可有鼻中隔穿孔,当鼻梁塌陷即见鞍鼻。淋巴结在早期即已受累,轻度肿大,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到中晚期则肿大明显,并有触痛。睾丸受累,先肿大后萎缩,并有触痛,出现乳房肿大等。眼部受累,可发生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等。内脏组织器官也同时受累,如肝脾肿大等。本型查菌强阳性,5~6+。麻风菌素试验晚期反应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显示有明显缺陷。早期治疗,预后良好,畸形较少,晚期可致残废。本型比较稳定,只有极少数在一定条件下可向BL转变。6.未定类麻风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他类型转变,可自愈。皮损单纯,上有淡红斑或浅色斑,表面平无浸润,不萎缩。毳毛可脱落。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皮损可有轻度感觉障碍。一般无神经损害。毛发一般不脱落。一般不累及内脏。查菌多为阴性。麻风菌素试验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有的正常或接近正常,有的明显缺陷。麻风菌素试验阳性,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正常者预后良好。其发展有的可以自愈,有的向其他类型演变。
王明德主任医师: 麻风病与结核病、梅毒一起被称为三大慢性传染病。它是由自然界中一种分支杆菌侵犯人类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皮肤损害和肢体畸残的疾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病,在我国已经流行2000多年。麻风病虽然经过有效的控制,但一直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继续在贫困地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随着人口的流动传染到富裕地区。得了麻风病后,患者面部浮肿,发红,发光,就像喝醉酒一样。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皮肤麻木、不出汗。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麻风病的症状很多,患者发现有疑似的情况要尽快确诊。麻风病的治疗越早,对身体出现的损害也就越小。而总结麻风病的十大症状是: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形如鸡爪。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8.眼睛闭不拢,形似兔眼。9.肌肉溃疡。10.神经粗大。麻风病很多人都不想患上,但是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的话,就要有所注意了,要及时到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求个安心。
查看详情>>
查看更多关于 麻风病怎么办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