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
- 1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
- 问:病情描述: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组织
- 答:
- 黄松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不知道你的具体问题?这是干什么指导意见:有问题请详细描述一下,好给你具体的建议。
- 董凯副主任医师: 你好,请你详细描述一下现在的情况,帮你分析一下,然后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平时多注意运动,锻炼身体,注意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
- 王帅副主任医师: 你好,组织是我们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身体有什么不适症状,建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你也要检测体温,然后对症治疗,
查看详情>>
- 2排出物是脱模组织是什么意思
- 问:怀孕四十几天hcg持续下降阴道出血,b超显示宫内宫外没东西,之后回家阴道有没有排出物送病聊,结果是脱模组织伴出血,我想问为什么没有绒毛啊?以前也有一次胎停也没看到绒毛是脱模组织,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跟本就没怀孕啊?
- 答:
- 任飞飞主治医师: 你好,只要血hcg上升的话,这个就是提示怀孕了,就是没有受精卵着床这个提示应该是生化妊娠了。就是怀孕了。但是宫内没有看到孕囊的,
- 周敏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蛻膜组织就是怀孕以后引起的内膜改变,你送去的组织没有绒毛,只能说绒毛排出你没有拿到。指导意见:你的hcg检查是上升的,并且有对蜕膜组织可以肯定是怀孕的。 提问人的追问 2015-02-01 10:17:25我在医院药流和清宫医生把所有排出的东西都拿去检验都没看到绒毛,就是脱模组织,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有怀孕才会产生hcg吗?那怎么没有胚胎组织呢? 回复人的回复 2015-02-01 10:36:17是的只有怀孕才会产生hcg,没有胚胎组织只,能说胚胎组织已经流掉了,流进厕所了。
查看详情>>
- 3为什么结缔组织是分布最广的组织
- 问:
- 答:
- 马小红医师: 病情分析:指导意见:因为结缔组织包括很多种,包括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组织等,所以说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广,种类多。
查看详情>>
- 4如何解决组织水肿
- 问:出现水肿,请问水肿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治疗情况:每天服用《双克片》,但停止服用后,又出现水肿.晚上睡觉时将腿部垫高.想要得到的帮助:希望能获得一个较好的方法治疗水肿.
- 答:
- 吴淑华副主任护师: 你好,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摄入的蛋白质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
- 谢胜利医师: 水肿的原因是术后继发的无菌性炎症.治疗恢复除复利水外,温经疏导,恢复瘫痪需兴奋激活神经,营养神经,中西复合才能获得最佳恢复.需帮助请发磁共震为你指导.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也就是说当摄入的蛋白质较低时,人体缺少必需氨基酸,体内的蛋白质减少,细胞中的水渗出,积累在组织液中,而血浆的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被运输走,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意见建议:水肿病凡因风寒袭表,肺失通调,治节不利,决渎失司,而致水溢肌肤,一身悉肿者,《金匮要略》名之曰:"风水".治当发散水湿,宣肺清热,诸如越婢汤,越婢如术汤,越婢加半夏汤均可随证选用.越婢汤类主要适用于腰部以上水肿为主的疾病,对某些急性肾炎挟表证者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水肿药粥二款 蚕豆粥 组成 :鲜蚕豆 100克 (干品 50克 ) ,粳米 50克. 制法 :先将蚕豆洗净煮烂 ,再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 ,加水 500克 ,先用旺火烧开 ,再转用文火熬成稀粥. 功效 :健脾利湿. 用途 :适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症. 用法 :日服 1剂 ,晨起空腹食用 ,连服数日.患蚕豆病的小儿不宜服用. 鸭汁粥 组成 :鸭汤 500克 ,粳米 50克. 制法 :先将加工好的光鸭加水和调料煮汤.每次取汤 500克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入锅 ,用旺火烧开 ,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稀粥. 功效 :滋阴 ,养胃 ,利水消肿. 用途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 ,肺痈 ,骨蒸潮热 ,盗汗 ,咳嗽 ,吐痰 ,咯血等症. 用法 :日服 1剂 ,温热空腹食用.凡脾阳不足 ,外感未清 ,痞胀脚气 ,便泄者不宜服用.--------------治疗水肿简易方 处方一:赤小豆120克. 用法:水煎当茶饮. 处方二:鲤鱼一尾(500克左右),赤小豆30克. 用法:鱼洗净,与赤小豆煮烂,服食.可加糖少许
查看详情>>
- 5什么是纤维结缔组织,与结缔组织什么关系?
- 问:什么是纤维结缔组织,与结缔组织什么关系?
- 答:
- 郝敏副主任护师: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液态、胶体状或固态的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纤维性结缔组织脊椎动物体内最广泛存在的结缔组织,是以纤维为主体的细胞间质成分。除大部分上皮组织外,介在于其它各种组织基本成分之间,成为这些组织组成成分之一。
- 爱心医生: 纤维性结缔组织脊椎动物体内最广泛存在的结缔组织,是以纤维为主体的细胞间质成分.除大部分上皮组织外,介在于其它各种组织基本成分之间,成为这些组织组成成分之一.此组织的特点是,一般缺乏细胞成分,而有大量的细胞间质,其基本细胞称为成纤维细胞.这种细胞在细胞间制造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等的纤维成分和以粘多糖的透明脂酸为主体的糖蛋白质形成的细胞间质.所以除了结合,支持组织之外,同时还具有贮存水分和防御细菌侵入等功能.在这种组织中,除成纤维细胞之外,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所以这种组织还具有从这些细胞发生而来的机能.疏松结缔组织是这种组织的代表,此外还有有形结缔组织(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弹性组织,色素组织等,可认为是这种组织特殊分化而形成的.
- 爱心医生: 您好!纤维仅是结缔组织的一部分.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广,种类多,包括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组织.纤维;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数量最多,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名白纤维.HE 染色切片中呈嗜酸性,着浅红色.纤维粗细不等,直径1-20μm,呈波浪形,并互相交织.胶原原纤维由直径20~200nm的胶原原纤维粘合而成.电镜下,胶原原纤维显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横纹周期约64nm.胶原纤维的韧性大,抗拉力强.胶原纤维的化学成分为Ⅰ型和Ⅱ型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简称胶原,collagen)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再聚合成胶原原纤维,进而集合成胶原纤维.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新鲜状态下呈黄色,又名黄纤维.在HE标本中,着色轻微,不易与胶原纤维区分.但醛复红(aldehyde-fuchsin)或地衣红(orcein)能将弹性纤维染成紫色或棕褐色.弹性纤维较细,直行,分支交织,粗细不等(0.2-1.0μm),表面光滑,断端常卷曲.电镜下,弹性纤维的核心部分电子密度低,由均质的弹性蛋白(elastin)组成,核心外周覆盖微原纤维(microfibril),直径约10nm.弹性蛋白分子能任意卷曲,分子间藉共价键交联成网.在外力牵拉下,卷曲的弹性蛋白分子伸展拉长;除去外力后,弹性蛋白分子又回复为卷曲状态. 弹性纤维富于弹性而韧性差,与胶原纤维交织在一起,使疏松结缔组织既有弹性又有韧性,有利于器官和组织保持形态位置的相对恒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3.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较细,分支多,交织成网.网状纤维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也具有64nm周期性横纹.纤维表面被覆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故PAS反应阳性,并具嗜银性.用银染法,网状纤维呈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argyrophil fiber).网状纤维多分布在结缔组织与其它组织交界处,如基膜的网板,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周围.在造血器官和内分泌腺,有较多的网状纤维,构成它们的支架.
查看详情>>
- 6什么是组织性肺炎
- 问:其他:听本站医生讲解肺部有斑片影的一段录音中提到组织性肺炎这个概念,现请教指点.第一次补充提问:(2008-8-16 8:01:59)补充提问:X胸透中看到“肺部有斑片影”这种情况是肺癌的可能性很大吗?
- 答:
- 王靖主管技师: 嗜酸细胞性肺炎,属于一种变态反应性综合征,以肺部浸润同时伴周围血中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变应原包括寄生虫,微生物,药物,花粉,食物等. 临床表现:本病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在X线检查时偶被发现.多数患者只表现为低热(38℃以下),轻咳,乏力及胸部不适等.肺部体征:叩诊浊音,听诊可闻及干或湿性罗音.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高达60%~70%.痰涂片有大量嗜酸粒细胞. X线胸片:有不规则散在片状阴影,呈游走性,于短期内可消失,而另一部位再发. 治疗:此种肺炎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由药物引起的停用药物;疑为寄生虫所致者,待肺炎症状消失后,进行驱虫治疗;对原因不明者,也可试用驱虫疗法及随访观察;对于病情严重者,可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可使症状迅速缓解,嗜酸细胞也可降低. 什么是过敏性肺炎,如何预防和治疗? 过敏性肺炎,是一组由不同致敏原引起的非哮喘性变应性肺疾患,以弥漫性间质炎为其病理特征.它是由于吸入含有真菌孢子,细菌产物,动物蛋白质或昆虫抗原的有机尘埃微粒所引起的过敏反应. 根据下列几条可以诊断: (1) 有接触上述致敏原史. (2)接触抗原数小时后出现症状.第一次发作时与病毒性肺炎相似:有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紫绀等.体格检查:双肺听诊有湿罗音,多无喘鸣音,无实变或气道梗阻表现. (3)X线胸片示:弥漫性间质性浸润,呈粟粒或小结节状阴影,以后可扩展为斑片状致密阴影.血常规:急性发作时,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但多无嗜酸性细胞升高.血丙种球蛋白可升高.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 预防与治疗:明确诊断,查明病因后,立即避免与过敏原接触.若症状较轻,脱离过敏原并对症处理即可好转;若肺部病变广泛,可用强的松1~2mg/kg·日,分3次口服,治疗1~2个月可痊愈. 肺 炎 肺炎(pneumonia)通常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肺炎死亡率占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死亡率的75%.在我国,各种致死病因中,肺炎占第5位.肺炎可由不同的致病因子引起,根据病因可将肺炎分为感染性(如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肺炎,理化性(如放谢性,吸入性的类脂性)肺炎以及变态反应性(如过敏性和风湿性)肺炎.由于致病因子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炎症发生的部位,累及范围和病变性质也往往不同.炎症发生于肺泡内者称肺泡性肺炎(大多数肺炎为肺泡性),累及肺间质者称间质性肺炎.病变范围以肺小叶为单位者称小叶性肺炎,累及肺段者称节段性肺炎,波及整个或多个大叶者称大叶性肺炎.按病变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干酪性,肉芽肿性或机化性肺炎等不同类型. (一)细菌性肺炎 1.大叶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多见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骤然起病,寒战高烧,胸痛,咳嗽,吐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白细胞增高等.大约经5~10天,体温下降,症状消退. 病因和发病机制 95%以上的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尤以Ⅲ型者毒力最强.此外,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也可引起.受寒,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等均可为肺炎的诱因.此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被削弱,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细菌感染.细菌侵入肺泡后在其中繁殖,特别是形成的浆液性渗出物又有利于细菌繁殖,并使细菌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细支气管迅速向邻近肺组织蔓延,从而波及整个大叶,在大叶之间的蔓延则系带菌渗出液经叶支气管播散所致. 病理变化 病变一般发生在单侧肺,多见于左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以上肺叶.病变基本特征是肺的微循环障碍.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于肺泡,使肺组织大面积广泛实变.病变早期,肺叶充血,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1~2天后,即有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肺泡腔内充满混有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纤维素性渗出物,纤维素丝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图9-15).病变肺叶质实如肝,明显肿胀,重量增加,呈灰白色(图9-16).如血管损伤较重,出血较多,外观可呈红色.大约经5~10天,炎症消退,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渗出物被溶解,或经淋巴管吸收或被咳出.大叶性肺炎时,肺组织常无坏死,肺泡壁结构也未遭破坏,愈复后,肺组织可完全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图9-15 大叶性肺炎 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纤维素丝穿过肺泡间孔,使相邻肺泡内的纤维素网互相连接 图9-16 大叶性肺炎 左下叶实变,呈灰白色,肺叶明显肿胀 合并症 (1)肺肉质变:因吞噬细胞数量少或功能缺陷,渗出物不能被完全吸收清除时,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图9-17),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肉质变(carnification). 图9-17 肺肉质变 肺泡腔内炎性渗出物已被结缔组织所替代 (2)肺脓肿及脓胸或脓气胸:多见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肺炎. (3)纤维素性胸膜炎:是肺内炎症直接侵犯胸膜的结果.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见于严重感染时,细菌侵入血流繁殖所致. (5)感染性休克:严重的肺炎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严重的毒血症时可发生休克,称休克型或中毒性肺炎,病死率较高. 临床病理联系 疾病发展过程中病变表现不一,临床体征也不相同.疾病早期时,主要病变是肺泡腔内浆液渗出,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仅见肺纹理增深.肺实变时,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可出现肺泡通气和血流比例失调而影响换气功能,使肺静脉血不能充分氧合,患者乃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渗出物中红细胞为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呈铁锈色.痰中可检出“心衰细胞”.肺实变的体征是,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出现支气管呼吸音,语音震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因常并发纤维素性胸膜炎,患者有胸痛,听诊可闻胸膜摩擦音.X线检查,可见大叶性或段性分布的均匀性密度增高阴影.病变消散时,渗出物溶解液化,肺部可闻及捻发音,X线表现为散在不均匀片状阴影,约在2~3周后阴影方完全消散.抗生素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病变,合并症也大为减少. 2.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主要发生于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叶性肺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通常是口腔或上呼吸道内致病力较弱的常驻寄生菌,往往在某些诱因影响下,如患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慢性心力衰竭,昏迷,麻醉,手术后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受损,细菌得以入侵,繁殖,发挥致病作用,引起支气管肺炎.因此,支气管肺炎常是某些疾病的并发症,如所谓麻疹后肺炎,手术后肺炎,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等等. 病理变化 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是肺组织内散布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常散布于两肺各叶,尤以背侧和下叶病灶较多.病灶大小不等,直径多在1cm左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形状不规则,色暗红或带黄色(图9-18).严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叶,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confluent bronchopneumonia).镜下,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流满脓性渗出物,纤维蛋白一般较少(图9-19).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渗出,肺泡过度扩张等变化.由于病变发展阶段的不同,各病灶的病变表现和严重程度亦不一致.有些病灶完全化脓,支气管和肺组织遭破坏,而另一些病灶内则可仅见浆液性渗出,有的还停留于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炎阶段. 图9-18 支气管肺炎 图中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形区域即实变的支气管肺炎病灶 图9-19 支气管肺炎 图中见灶状实变的肺组织,肺泡内充满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渗出物;病灶中有发炎的细支气管 并发症 小叶性肺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比大叶性肺炎大得多.可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毒败血症,肺脓肿及脓胸等.支气管破坏较重且病程较长者,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临床病理联系 因小叶性肺炎多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常为原发性疾病所掩盖.由于支气管粘膜的炎症刺激而引起咳嗽,痰呈粘液脓性.因病变常呈灶性散布,肺实变体征一般不明显.病变区细支管和肺泡内含有渗出物,听诊可闻湿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野内散在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模糊阴影.本病发现及时,治疗得当,肺内渗出物可完全吸收而痊愈.但在幼儿,年老体弱者,特别是并发于其他严重疾病时,预后大多不良. (二)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常常是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患者多为儿童,症状轻,重不等,但婴幼儿和老年患者病情较重.一般多为散发,偶可酿成流行.引起肺炎的病毒种类较多,常见的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等,也可由一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并可继发细菌感染.病毒性肺炎的病情,病变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常有很大差别. 病理变化 早期或轻型病毒性肺炎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炎症从支气管,细支气管开始,沿肺间质发展,支气管,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小叶间隔以及肺泡壁等肺间质充血,水肿,有一些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图9-20).肺泡腔内一般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浆液.病变较重者,肺泡也可受累,出现由浆液,少量纤维蛋白,红细胞及巨噬细胞组成的炎性渗出物,甚至可发生组织坏死.有些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肺炎,麻疹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等)肺泡腔内渗出较明显,渗出物浓缩凝结成一层红染的膜样物贴附于肺泡内表面,即透明膜形成.支气管上皮的肺泡上皮也可增生,甚至形成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肺炎的病变特点为在间质性肺炎的基础上,肺泡壁上有透明膜形成,并有较多的多核巨细胞(巨细胞肺炎),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的胞浆内和胞核内可检见病毒包含体.病毒包含体常呈球形,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或细颗粒状,其周围常有一清晰的透明晕.其他一些病毒性肺炎也可在增生的支气管上皮,支气管粘液腺上皮或肺泡上皮细胞内检见病毒包含体.如腺病毒肺炎可在增生的上皮细胞核内(图9-2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在增生的上皮细胞胞浆内,巨细胞病毒肺炎也可在增生的上皮细胞核内检见病毒包含体.检见包含体是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图9-20 间质性肺炎 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周围肺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主为单核细胞)浸润.肺泡壁明显增宽.肺泡腔内无渗出物 图9-21 腺病毒肺炎 图中央可见肿大肺泡上皮细胞中的核内包含体 有些混合感染,如麻疹病毒合并腺病毒感染,特别是又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病变更为严重,肺炎病灶可呈小叶性,节段性或大叶性分布.支气管和肺组织明显坏死,出血,并可混杂化脓性病变,从而掩盖了病毒性肺炎原来的病变特征. (三)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是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支原体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共有30余种,其中多种可寄生于人体,但不致病,仅有肺炎支原体能引起呼吸道疾病.各种肺炎中约有5%~10%乃由肺炎支原体引起.主要经飞沫感染,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儿童和青年发病率较高,通常为散发性,偶尔流行.患者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头痛,咽痛及剧烈咳嗽(常为干性呛咳)等症状.胸部检查,可闻干,湿啰音.X线检查,肺部呈段性分布的纹理增加及网织状阴影.白细胞计数有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痰,鼻分泌物及咽喉拭子能培养出肺炎支原体. 病理变化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整个呼吸道的炎症.肺部病变常仅累及一个肺叶,以下叶多见.病变主要发生于肺间质,病灶呈段性分布,暗红色,切面可有少量红色泡沫状液体溢出.气管或支气管腔内也可见粘液性渗出物.胸膜光滑.镜下,病变区域肺泡间隔明显增宽,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无渗出物或仅有少量混有单核细胞的浆液性渗出液.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壁及其周围组织也常有炎性细胞浸润.重症病例,上皮亦可坏死脱落,往往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支原体肺炎预后良好.死亡率在0.1%~1%之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