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
- 1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怎么办?
- 问:就这几天我一个朋友的儿子持续发热,峰值温度39.8度,经常超过39度,同时还咽痛,颈淋巴结肿大,血液中还有淋巴细胞,看孩子挺受罪的他们决定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结果医生说是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症啊,应该怎么办呢?
- 答:
- 刘金华护师: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如果感染不能控制是很有可能造成败血症。指导意见:传染性单核细胞综合征以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甚者心肌损害等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学龄期儿童,春秋季多见。于流感传播方式相同,呼吸道传播,抵抗力弱的儿童易然病。
- 潘华武医师: 病情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指导意见: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查看详情>>
-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问:考试期间,日夜颠倒,很上火,伴有严重的咽喉痛,后来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是这几天咽喉又开始疼痛,并且有点感冒症状,人很不舒服,像是发烧,但是体温又不高,一直保持在36.7--37°左右。本来以为只是单纯的扁桃体发炎,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头颈突然淋巴增大,像一个小球一样,摸上去特别疼,刚去了医院,医生说可能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接着又验了血,等星期一出结果。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之前没有得过这个病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请问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什么疾病?严重吗?会传染吗?需要怎样的治疗,好担心啊~~~ 莫名其妙的病 @_@!!!
- 答:
- 马玉强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的这种情况直接判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太武断的,不过这个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多数是不要紧的,,但你的情况更可能只是一般的咽喉炎症造成的淋巴结反应性肿大,淋巴结炎的表现的意见建议:建议你可以直接输液消炎治疗即可的,可以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清开灵颗粒等等即可,再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纯通过血液常规性检查是可以初步判断的
- 包德刚主治医师: 您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还是有一定传染性的。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等,治疗上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治疗,多数情况下有一定的自限性,在1到3周左右。
- 钮乐逸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自限性传染病,感染人群青少年,无有效预防措施,急性期患者应该进行呼吸道隔离,预后大多数良好,病程一般为1到2星期意见建议:这病的治疗可用些抗生素,用药时间不能短于一周,再则你要多休息,多喝水。医生询问:还有疑问吗?
查看详情>>
- 3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问:我有个朋友,她的小孩三岁了,因发烧住院,一检查,说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同时,小孩有尿频、眼睛浮肿等症状。请问专家:什么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会伴有哪些症状?对身体器官会不会有影响?日常护理应该怎样做?
- 答:
- 张锵主管技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病原学]
EBV属疱疹病毒群。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先发现。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股DNA。
本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故病毒分离较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胞中用免疫荧光或电镜法可检出本病毒。EBV有嗜B细胞特性并可作为其致裂原,使B淋巴细胞转为淋巴母细胞。
EBV有五种抗原成分,即病毒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补体结合抗原(可溶性抗原S)和核抗原(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
(二)传播途径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本病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进入口腔后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后侵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继之累及淋巴系统和各组织器官。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EBV受体,故极易受累。B淋巴细胞感染后增生活跃,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后者可引起T淋巴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直接破坏受染的B细胞。这种细胞免疫反应是本病病程呈自限性的重要因素。B细胞受破坏后释放自身抗原,激
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网状组织的良性增生。肝脏有各种单核细胞浸润,枯否氏细胞增生及局灶性坏死。脾肿大,脾窦及脾髓内充满变形淋巴细胞。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淋巴结肿大,不形成脓肿,以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增生显著。全身其它脏器如心肌、肾、肾上腺、肺、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有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四、全身症状:发热,38~39℃,持续1~3周或更久;淋巴结肿大,1/3患者肝大,肝区疼,可有肝炎症状;咽峡炎,弥漫性膜性扁桃体炎,硬软腭接合部位可出现多数小出血点,咽痛、吞咽困难;
五、好发部位:躯干及上肢,有时可发生于面部及下肢。
六、皮疹特点:一般为斑疹或斑丘疹,也可为麻疹,猩红热型、水疱样或荨麻疹样。
七、实验室检查:末梢血中淋巴细胞数增加,特别是异样淋巴细胞增加,有10%或更多。血清嗜异性凝集反应阳性,在病程第2~3周达高峰。血清学检查可测出EB病毒抗体。
潜伏期4~15天,一般为9~11天。成人可更长。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全身不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二)淋巴结肿大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三)咽痛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四)肝脾肿大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五)皮疹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六)神经系统症状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
其它尚有肺炎(5%)、心肌炎、肾炎、眼结膜充血等。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
[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
(二)泌尿系统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
其它并发症有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腮腺肿大等。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应注意当地流行状况,是否曾赴流行地区出差旅游。周围有无类似患者,以便协助诊断。
(二)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颈部及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形性皮疹,但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散发病例易误诊,尤其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的情况下,诊断困难较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最高可达30~50×109/L。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可达60%以上,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可在10%以上。
2.嗜异性凝集试验(heterophilagglutinationtest)是一标准的诊断性试验,其原理为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属于IgM的嗜异性抗体可与绵羊或马红细胞凝集。该试验在病程早期即呈阳性,约为40%,第二、三周阳性率分别可达60%及80%以上,恢复期迅速下降。正常人、血清病患者、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及结核病等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嗜异性抗体,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一般认为经豚鼠肾吸收后的滴定效价在1:64以上者具有诊断意义。
3.EBV抗体检测抗EBV有对VCA、EA、EBNA的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等。其中以抗-VCAIgM、和IgG较为常用,前者出现早、消失快、灵敏性与特异性高,有早期诊断价值,后者出现时间早,滴度较高且可持续终身,宜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EBV的检测较为困难,且在健康人及其他疾病患者中亦可检出病毒,故很少用于临床诊断。
本病应与以咽峡炎表现为主的链球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风湿热等,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瘤等,以黄疸、肝功异常为特征的病毒性肝炎及化验改变较类似的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清病等进行鉴别。此外本病还需与心肌炎、风疹、病毒性脑炎等相鉴别。
[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哒唑(灭滴灵0.6~1.2g/日)或氯林可霉素(0.45~0.9g/日)5~7天也有一定效果。约95%的患者应用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可出现多形性皮疹。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用法为强的松第一天80mg,随后逐渐减量,疗程一周。
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疱疹净等可能对本病有效。
一、对症处理:可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二、支持疗法
三、严重有合并症的病例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
四、氯喹对严重病例有效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因病毒血症可长达数月,故病后至少6个月不能参加献血。疫苗尚在研制中。
- 廖晨军主治医师: 你好!请问小孩子生长发育情况有没有落后于同龄儿?有没有发热寒战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病毒感染引起异常淋巴细胞增多。清淡饮食,注意保暖防寒休息。
- 李方方主治医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着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
查看详情>>
-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问:主要症状:我儿子7岁,昨天发现一侧颌下淋巴肿大,发病时间:昨天化验检查结果: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增多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想要得到的帮助:了解病情
- 答:
- 爱心医生: 病情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意见建议:病毒进入口腔先在咽部的淋巴组织内进行复制,继而侵入血循环而致病毒血症,并进一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因B细胞表面具EB病毒的受体,故先受累,导致B细胞抗原性改变,继而引起T细胞的强烈反应,后者可直接对抗被EB病毒感染的B细胞.周围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 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二)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三)咽痛 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四)肝脾肿大 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五)皮疹 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六)神经系统症状 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生活护理: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1.西医药治疗 (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2.中医药治疗 (1)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法:解表清气,化湿清热. (2)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叶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脱. (4)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 徐克军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 (二)传播途径 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意见建议:【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 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二)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三)咽痛 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四)肝脾肿大 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五)皮疹 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六)神经系统症状 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①发热; ②咽炎; ③淋巴结肿大; ④肝脾肿大; ⑤ 皮疹. 2.实验室检查 ①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异型淋巴细胞超过10%; ②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③抗EB 病毒抗体VCA-IgM 阳性. 3.除外传单综合征 周围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但嗜异凝集试验阴性.具备上述“1”中任何3 项,“2”中任何2 项,再加“3”可确诊.生活护理:【治疗】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大多能自愈.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如咽部,扁桃体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G,红霉素等抗生素,有人认为使用甲硝唑(灭滴灵)或氯林可霉素也有一定效果.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用于重症患者,如咽部,喉头有严重水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心肌炎,心包炎等,可改善症状,消除炎症.但一般病例不宜采用. 1.西医药治疗 (1)高热病人酌情补液. (2)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3)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 (4)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 2.中医药治疗 (1)发热期:恶寒商热,头身疼痛,呕吐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或濡数.治法:解表清气,化湿清热. (2)出疹期及出血:高热烦渴,斑疹外发,皮肤淤斑淤点,便血,呕叶腹痛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3)休克期:面白肢冷,烦躁不安,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脉细弱.治法:益气固脱. (4)恢复期: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舌淡,脉细.治法:健脾和胃,益气养阴.
查看详情>>
-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怎样治愈
- 问:病情描述:半以前扁桃体发炎高烧脖子周围多处有小包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是病毒感染无过敏遗传病史没有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现已出院但脖子还有两个小宝怎样治愈
- 答:
- 于晓丽医师: 病情分析:是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常具自限性。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血清中可测得抗EB病毒的抗体等。在青年与成年发生的EB病毒原发性感染者,约有半数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指导意见:治疗原则
1.1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高热病人酌情补液;休克者给予补充血容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出血者给予止血药物;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脱水;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
1.2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一般以采用青霉素G为妥,疗程7~10天。若给予氨苄青霉素,约95%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在给药后1周或停药后发生,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故氨苄青霉素在本病中不宜使用;有认为甲硝唑及氯林可霉素对本病咽峡炎症可能有助,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的可能,但氯林可霉素亦可导致皮疹。
查看详情>>
-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问:没有完全的痊愈 我们就出院了 听别人说更昔洛韦打太多不好 只要不发烧就可以了 伴随肝脾肿大 肝功能有问题 想问问护肝药我们需要吃多长时间啊?多长时间我们需要去复查 都需要复查什么啊?:需要医生帮助提供远程诊断:孩子得的EB病毒感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住院半个月没有完全的痊愈 我们就出院了 听别人说更昔洛韦打太多不好 只要不发烧就可以了 伴随肝脾肿大 肝功能有问题 想问问护肝药我们需要吃多长时间啊?多长时间我们需要去复查 都需要复查什么啊?
- 答:
- 刘华娜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是不要紧的,红细胞增多考虑是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可以见于正常人,也可以见于慢性缺氧引起的代偿性升高。你可以一个月以后再复查一次血常规。
指导意见:
不要担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祝健康快乐。
查看详情>>
-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如何..
- 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如何就医才能根治?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2005年5月女儿10个月发病伴一连串并发症,就诊了当地所在的大医院和上一级医院后,一直持续发烧至2006年1月情况有好转,之后有将近一个月恢复正常体温,2006年4月伴感冒发烧持续至今天辅助检查:多次抽血及骨穿检查其它:在医院回来后曾经接受中药治疗患者性别:
- 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