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止糖尿病
- 1如何防止糖尿病?
- 问:病情描述:我父亲曾经就有糖尿病,不过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听别人说好像糖尿病还会遗传,我就害怕自己会不会也患上这个毛病,就想从现在开始预防,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何防止糖尿病?{[OnlyCharacteristic!!!No.1#120ask.com]ContentFlag}
- 答:
- 爱心医生: 你好,糖尿病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过高代谢障碍,所以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在医生指导下系统治疗。
- 爱心医生: 你好,家族有糖尿病史的人比一般无糖尿病史的要高很多,平时要注意饮食,少吃油炸和甜食,少喝酒和饮料,多运动,有必要的话可以买个家用血糖仪监测一下,三诺安稳的不贵
查看详情>>
- 2如何预防糖尿病
- 问:全部症状: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1 抗胰岛素抗体 阴性(—) 2血清抗谷鞍酸脱 酶 阴性(—)3抗胰岛素细胞抗体 阴性(—)发病时间及原因:治疗情况:无想要得到的帮助:如何预防糖尿病?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这个糖尿病抗体测定正常吗?
- 答:
- 刘云涛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目前大约有2000-3000万糖尿病患者.此病到目前为止是一种不能根治,但可以良好控制的疾病.如果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现在的三类基本疗法,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而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自我保健知识,积极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避免致残,致死,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如果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130mg/dl),餐后血糖〈8.9mmol/L(160mg/dl),糖化血红蛋白〈8%者极少发生并发症,亦是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遵循严格控制高血糖,坚持治疗达标的原则,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保证,不能偏听,偏信社会上的“游医”所谓“包医,根治糖尿病”的谬论.意见建议: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 爱心医生: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刺激,长期暴饮暴食,长期的缺乏运动)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而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预防糖尿病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祝您早日康复!
- 爱心医生: 你好 你的这个抗体测定是正常的.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 平时注意控制饮食,三餐定时定量,低脂低糖摄入,多食用蔬菜,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祝您心情愉快!
查看详情>>
- 3怎么提前预防糖尿病
- 问:病情描述:为了防止我妈妈有糖尿病,所以提前看该注意些什么?
- 答:
- 赵蕾副主任医师: 1、不适宜吃精粮;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水果、土豆、芋头、甘薯、藕、淀粉、荸荠等。2、烹饪方式最好是清炖、水煮,凉拌等,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3、忌辛辣;戒烟限酒。4·多锻炼身体,少熬夜。
查看详情>>
- 4怎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问:怎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答:
- 周玮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要注意日常生活和饮食,不要吃高脂肪和高糖类的食品吃饭不要吃太饱,还要适量运动糖尿病和肥胖息息相关,得糖尿病的人群中有很多都是肥胖的人,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这个病和情绪也有关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大,
指导意见:中年人是糖尿病高发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要每年做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 王锦花主管护师: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预防糖尿病要做到少吃多动就可以了。指导意见:建议你平时注意饮食,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少吃油腻和含糖高的食物,每天运动有利于你的健康。
- 赵雪云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要预防某个疾病的发生,首先要从病因入手。而目前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所以预防起来比较麻烦的。
目前认为糖尿病和很多因素有关,如遗传、暴饮暴食、肥胖、某些病毒感染等等。
要明白的是,糖尿病不是吃糖多了吃出来的: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称为血糖,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的,但是人体在进食后,血糖会增高,饥饿时会下降,如何保持血糖稳定呢?这就需要体内的两种激素,一种是胰岛素,是在血糖高的时候降低血糖的;另一种是胰高血糖素,在血糖低的时候升高血糖的,他们都是由胰腺分泌的。在胰腺的胰岛出问题时,人体就失去了调节血糖的能力了,糖尿病便发生了。指导意见:所以,要预防糖尿病,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对胰腺细胞是有直接损伤作用的),避免肥胖,生活规律等等。祝好
查看详情>>
- 5怎么预防糖尿病..
- 问:怎么预防糖尿病
- 答:
- 王医生医师: 1.通过运动和饮食来实现减肥,特别要关注腹部脂肪,因为腹部减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 2.控制高血压,这与糖尿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3.定期作血糖检查: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 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 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查看详情>>
- 6如何防止糖尿病
- 问:病情描述:家母前些年就有糖尿病了,现在一直在治疗当中好多家务做起来都比较吃力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我们这些后代会不会也会患上糖尿病?如何防止糖尿病呢?
- 答:
- 赵蕾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糖尿病是有遗传的。糖尿病病人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意见建议:建议首先就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而且体型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是苹果型的;其次就是生活要规律,劳逸结合,绝对不能西方化(临床上称为可口可乐化);再者就是饮食要注意,饮食要有节制,荤素搭配,多食膳食纤维,热量适当,避免糖类化合物的过量摄入。
查看详情>>
- 7怎样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问: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正使用胰导素化验,检查结果:血糖已经控制的很好,无并发症想要得到的帮助:我老公刚得了糖尿病3个月,他可能跟遗传有关,因为他的母亲是因得这个病去世的,他的姐姐在3年前也得了这种病,所以我很害怕我的孩子会得这种病,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吗?怎样能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 答:
- 周玮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这位朋友你好 糖尿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意见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生活护理:平时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祝你健康.
- 爱心医生: 您好: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精神刺激,长期暴饮暴食,长期的缺乏运动)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而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 预防糖尿病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也可以每年分两段时间肌注Vb12,每次两周,一天一支,这很经济!)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治疗要根据您的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建议要到糖尿病专科医院正规治疗.祝您早日康复!
- 蔡永烨医师: 控制肥胖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很多,如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等,都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积极开展糖尿病预防,让全民了解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提高群众的自觉防治意识,及时控制发病因素,可大大降低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糖尿病预防的三道防线 糖尿病的预防,应构筑三道“防线”,在医学上称之为三级预防.如果“防线”布设,构筑得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这三道“防线”是: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