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血管病
- 1心血管疾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吃些什么啊,
- 问:病情描述:心血管疾病平时应该注意什么,吃些什么啊,再有推荐几种药物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什么治疗,之前吃的是治高血压的西药还有缓解的中药,感觉效果不是太好,五十多岁了,有时候会头疼,想着应该是心血管的问题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推荐几种治疗或者缓解的药
- 答:
- 娄长芹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你的情况需要明确诊断后在考虑如何用药的,你的血压,血脂,高吗?平时用的什么药物呢?睡眠质量怎么样?把你的详细情况告诉我,希望我能帮到你,指导意见:建议,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证睡眠。,口服活血化瘀的药物控制血压有帮助
- 姜应标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限盐。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 刘瑞云主任医师: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首先要明确是什么类型的心血管疾病,建议你到正规医院进行心电图以及彩超的检查来明确一下诊断是缺血还是心律失常,明确病因才可以对症治疗。
查看详情>>
- 2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是什么
- 问:你好,我爱人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一直都在吃药,现在身体也不怎么好了,我发现我爱人吃的药都是不一样的,每次回来的时候经常是不同的药物,我问了,她说是别人介绍的,我怕有什么问题,想了解下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想问下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是什么啊?
- 答:
- 危华玲副主任护师: 指导意见:你好,请问你的爱人心血管具体的疾病是什么呢,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很多如降压药(氨氯地平),扩血管的药物(血塞通),还有控制早搏的药物(稳心颗粒))等等,所以在这不要跟你提出一个建设性的意见。
- 熊晓娜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使用药物有:1.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2.辛伐他丁调脂降脂,3.单硝酸异山梨酯扩血管,以上三种是最常用的西药。还有一些中成药也可以服用,比如复方丹参滴丸,血塞通,稳心颗粒。
- 张晓翠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你好,心血管疾病的药剂种类确实很多,是根据疾病的性质来选择,所以不能单纯别人推荐。指导意见:最好的方式去医院经过体检之后医生给你推荐。比如有降压、降低血脂、改善心脏血管的血液循环等等,每一类里还有很多的品种。
查看详情>>
- 3什么叫心脏病
- 问:最近一直身体不舒服,心脏一直难受,憋气,胸闷,四肢无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哦鞥又说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我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脏病啊。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什么叫心脏病
- 答:
查看详情>>
- 4冠心病是什么病,是心脏病吗?
- 问:冠心病是什么病,是心脏病吗?
- 答:
- 王珊珊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您好,冠心病的全称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属于心脏病的一种。冠心病轻微时只是胸闷、气短,严重可以引发心绞痛、心梗等。指导意见:如果患有冠心病的话,建议您可以服用复方丹参片等活血化瘀的药物。
查看详情>>
- 5什么是神经性心脏病?
- 问:什么是神经性心脏病?怎样治疗应该注意什么
- 答:
- 爱心医生: 音频回复
- 爱心医生: 音频回复
- 王庆和医师: 所谓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这种病人多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神经症的症状群。大多发生在青年和壮年,以20-40岁者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更多见.病理上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心脏神经症的原因,往往与不良的环境和躯体因素有关。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调节、支配心血管系统的植物神经的正常活动受到了干扰,心脏也就出现了一时性的功能紊乱。疑病心理也是发生心脏神经症的原因,病人常常对一时性的心前区不适感疑虑重重,并对此长期放心不下,担心患了某种“心脏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上旁人——尤其医务人员的不恰当的解释,更会促使病人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从而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对心脏的关心更为强烈。
心脏神经症是全身神经症的一部分,因此其临床特征和其他神经症的临床特征大同小异,即病人具有神经系统和其他系统的一些症状,如失眠、多梦、头痛头晕、易激动、全身乏力、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求治心切等。不同的是,心脏神经症病人的神经精神症状,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方面。病人常感到心跳厉害、胸闷气急、心前区不适及疼痛,多在劳累或兴奋之后发生,这是心脏神经症很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心脏神经症病人的心脏本身则无器质性的病变。在临床上,有心血管系统症状的病人中,大约有1/10是心脏神经症病人,故需引起注意。
具体临床表现:
心悸自觉心脏搏动增强或感到心慌,可有心动过速或期前收缩,紧张`疲劳使之加重
呼吸困难主观感觉呼吸不畅或空气不够,有时需深呼吸或叹息性呼吸来缓解症状
心前区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数秒或持续数小时不等,疼痛发作与劳力活动无关,且多在静息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疲乏无力四肢无力,体力活动减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多汗`手足冷`两手震颤`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
其他症状失眠`多梦`低热`食欲不振`头晕`头痛
心脏神经症的自我防治方法
(1)要正确认识该病。病人有必要对自己的疾病原因、性质及表现形式有一大概的认识,以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培养乐观开朗的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时病人要关心和同情,但要恰如其分,否则会给病人造成“病情严重”,甚至于“死到临头”的错觉。恰如其分的坚定和理解态度,对消除病人疑病心理和稳定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2)不要因为“心脏病”而卧床休息,如不伴有其他疾病,还是不休息为好。工作若不是强体力劳动,可以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劳动。对缺少体力活动的病人,还要适当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以便增强体质,改善大脑的神经功能,同时也可以调整支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卧或坐的生活不利于精神和心脏生理变化的康复。
(3)正确对待自己,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和学习,使之有规律。正确地去面对生活、工作、学习、家庭、婚姻等问题,提高抵御各种精神刺激的能力。只有这样,精神和躯体才能在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中,不致于过分疲劳、焦虑和紧张,心脏受益自然可想而知了。
(4)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病人有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心悸、失眠,可辅以抗焦虑药物,如心得安10~20mg,每日3次,谷维素20mg,每日3次口服,以调整病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必要时给予抗抑郁剂,如黛力新,以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
查看详情>>
- 6心血管疾病吃什么药好
- 问:问题描述:走路或饭后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
- 答:
- 爱心医生: 您的心绞痛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里进行咨询.
- 魏鹏副主任医师: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如果这些症状经常发生的话,建议你去医院做个冠脉造影检查。这样就可以知道冠脉血管有无问题是服药治疗还是行其他治疗措施。
- 娄长芹副主任医师: 你的病情需要进行冠心病的正规治疗,最好是进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狭窄程度,如果狭窄较重超过70%,则需要介入治疗,多支病变时则需要冠脉搭桥治疗,并进行ABCDE治疗,A——阿司匹林是防治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最经济有效的首选药物.B——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发生心梗的风险可下降30%,发生卒中死亡的风险可下降40%.C——低密度脂蛋白每降低1 mmol/L,发生心梗和卒中风险均能降低20%.D——糖化血红蛋白每降低1%,发生心梗和卒中的风险可分别下降14%和12%.E——对社区居民和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A(Aspirin)——使用阿司匹林 首选药物 阿司匹林(Aspirin)是通过阻止血小板聚集来防治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最经典,最经济有效的首选药物. 根据2006年美国预防医学会根据健康获益评分和经济效益评分进行排序,在各种预防措施中,应用阿司匹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名列所有预防措施的首位,明显高于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筛查. 可降低风险两三成 一项对抗血小板治疗的荟萃分析表明,应用阿司匹林后,严重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下降了约1/4,心脑血管事件死亡风险下降了约1/6,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了约1/3,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了约1/4. 这是一个经过很多临床试验证实的荟萃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带来的心血管获益相当大.但是在我国人群中,应用阿司匹林在降低卒中风险方面的获益比降低心梗风险的获益要大,这与国外的情况相反. 获益大于风险 临床用药一定要遵循被临床试验证实确凿有效的药物的原则,不能随便应用根据其作用机制可能对患者有效的药物,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比.阿司匹林是一个临床试验证据最多的经济效益比最好的抗血小板药物,不能因为它有出血风险就不应用.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它的风险很小.每个药物都有副作用,当它的获益远远大于风险时,经济效益比又很好,就应该应用它.我们来看它对两种人群的获益情况:一种是对过去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人群,每千个病人治疗2年,会使36个病人免于再次发生这样的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一个月,会使38个病人免于再发心肌梗死;脑血管病人应用2年,会使36个病人免于卒中复发.对那些没有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每千个病人治疗2年,会使22个病人避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在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中有个著名的女性健康研究(WHS),在≥45岁的女性中,隔日一次服用100mg阿司匹林,可使首次缺血性卒中风险下降24%,使≥65岁的老年女性双重获益,首次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下降26%. 哪些人应使用阿司匹林 1.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肥胖和脑血管病家族史,以及有高龄等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2.已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死,周围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 正确的服用方法 ★一天一次.肠溶阿司匹林最好空腹服用(清晨或睡前). 服用阿司匹林若发生上腹不适: ★可选择肠溶剂型——拜阿司匹灵. ★加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 ★使用正确剂量:每天75~150mg(100mg). B(Bloodpressure)——控制血压 可减少心血管病危险三四成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从110/75mmHg起,血压水平的升高与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呈连续性正相关.而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冠心病风险可下降30%,卒中死亡风险可下降40%. 需要治疗的高血压人群 ▲收缩压高出20mmHg. ▲舒张压高出10mmHg. ▲血压升高程度较低,但有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 ▲伴有左室肥厚,颈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减退,中度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或肌酐清除率降低,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或相关心血管疾病的人群. 制订适宜的降压目标 ★高血压患者一般应将血压水平降至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应降得更低些. ★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如有卒中,心梗病史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将血压水平降至130/80mmHg以下. 联合用药效果好 很多高血压患者用单药不容易达到目标血压.为此,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联合用药是现阶段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最有效的手段.而其中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最多的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CCB),而且比较方便有效.一般来说,只要能有效降压并减少终末器官的损害,这种药就是好的降压药.在神经科,CCB更突出的优势体现在降低卒中,尤其是在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方面. C(Cholesterol) ——控制胆固醇 控制血脂可减少两成风险 研究表明,总胆固醇水平每增加1mmol/L,冠心病危险就能增加35%,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25%;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每降低1 mmol/L,冠心病和卒中风险均可降低20%. 怎样使用降脂药 降脂药有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鳌合剂等.在使用降脂药时要注意:1.当血脂以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为主时,应以使用他汀类药物为主.2.当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时,应以使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为主. 以往研究降低胆固醇与卒中风险的关系时,使用各种降脂药物降低胆固醇并未发现卒中风险有所降低.在研究他汀类药物后才发现,胆固醇水平下降得越低,卒中事件发生得就越少.所以我们推荐让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使用他汀药物来降低卒中风险.当LDL-C每降低10%时,卒中风险可平均降低15.6%;当LDL-C降低40%以上时,不仅卒中风险可下降一半左右,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会减少. D(Diabetes) ——控制血糖 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当中,有半数人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1/3的人已存在高血压,2/3的人已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卒中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 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心梗风险可下降14%,卒中风险可下降12%. 若同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时,舒张压控制在≤80mmHg要比控制在≤90mmHg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51%;伴有高血脂时,将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可使心血管事件减少25%.美国的结果表明,应用阿司匹林能使男性糖尿病患者首次心梗发生率下降61%,女性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下降58%. E(Education) ——健康教育 戒烟首当其冲.戒烟1年能使冠心病风险降低50%,戒烟15年能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至常人水平. 限酒紧随其后.每天饮葡萄酒应少于100ml,啤酒应每天少于350ml,白酒应少于25ml. 合理饮食.吃饭八分饱,多吃蔬菜和水果,特别要注意低盐(每天不超过6克),低脂(每天脂肪摄入不超过总热量的30%). 坚持运动.进行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快走,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最好天天运动.同时注意劳逸结合与保持乐观的心态.祝身体健康
查看详情>>
- 7心血管疾病头昏,头晕有什么好的..
- 问:心血管疾病头昏,头晕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 答:
- 高妍主治医师: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不能确诊病因,建议检查一下看看临床引起头晕的原因很多,如神经衰弱,脑瘤,颈椎疾病,脑出血,美尼尔氏病,脑供血不足,贫血等.建议你进行全面检查,针对病因治疗.
- 贾叶娜护师: 如果你确定你的头晕,头痛是心血管病引起的,那就是心脏的外向射血不足,引起大脑缺血缺氧的原因;另外还可能就是心动过缓的原因(这个要通过心电图明确).所以,如果是供血不足的原因,就要服用扩血管的药物,增加心脏的供血;如果是心动过缓的原因,就要服用增加心率的药物.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