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主要是因为胆结石以及细菌感染所致,并没有传染性,但是患者的身体会受到影响,具体表现为食欲下降、局部疼痛等,而且容易发烧。患者首先要到医院接受胆管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应当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反应,并且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科学的治疗,接下来介绍4种治疗方法。
1.抗生素
当患者出现胆管炎时,身体会产生发热以及疼痛等现象,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胆管炎。患者在用药之前应当先做过敏测验,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红霉素胶囊、甲硝唑以及头孢类药物等,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剂量用药。
2.熊去氧胆酸
这种药物适用于因为慢性胆管炎而引发皮肤瘙痒的患者,还可以改善肝脏功能。这种药物的使用方法是温水送服,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判断药物的用法用量。
3.取石手术
如果胆结石体积比较大,并且引发胆管炎疾病,患者需要在控制感染之后接受取石手术,医生先在身体放入内镜,然后将胆结石完全取出,最后对伤口进行缝合处理,患者在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两到三天。
4.中药
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患者出现胆管炎疾病之后,可以尝试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可以服用大柴胡汤。这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半夏、栀子、大黄等,具有清热饮食的效果。此外,患者也可以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及柴胡疏肝散等药物。
患者必须在发病之后及早用药,不要轻信民间偏方,需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患者在治疗胆管炎疾病期间,应当做好心理护理,比如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树立积极的态度。同时,患者应当做好饮食护理,不要吃辛辣以及生冷的食物,应当多吃绿色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