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也叫做呕奶,是指喂养后不久部分乳汁从胃内向口腔返溢的现象。在临床上,吐奶可分为生理性吐奶和病理性吐奶两种类型,前者比较常见,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病理性吐奶则需要引起重视,接受相应的治疗,那么怎么区分病理性吐奶呢?
1.病理性吐奶的原因。病理性吐奶是由各种疾病造成的,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厚性狭窄、胃食管反流、胃肠道感染等,需要通过相关检查确定具体的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病理性吐奶的表现。在喂奶的过程中,患儿表现出过分哭闹、容易发怒、拒绝吃奶等症状,奶汁会从口中间歇性地吐出,严重时呈喷射状,表现为白色粘液样,带有少量的乳凝块。如果是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成的,还会出现发热、腹胀、血便等症状。如果是巨结肠、肠道梗阻造成的,表现为胎粪性便秘。
3.相关检查。为了判断是否为病理性吐奶,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如果发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说明体内发生感染,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可判断消化系统是否发生炎症、感染或出血。
以上是区分病理性吐奶的方法。与生理性吐奶相比,病理性吐奶常常伴有其它不适症状,比如发热、剧烈呛咳、排便异常、肌张力改变、意识障碍、惊厥等,需通过详细的检查来判断具体的原因。一旦确定是病理性吐奶,要先禁食,并保持正确的体位,将上半身抬高45度,腹胀严重时需持续胃肠减压,必要时予以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