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不算发烧,属于正常范围,人体温度正常范围为36.2-37.2℃,而导致人体温度波动的原因有,生理性因素如性别、年龄、昼夜环境、情绪、饮食运动等等;病理性因素如疟疾、败血症、风湿热等疾病有关。
一、生理性因素
1.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体温较男性稍高,而且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会轻度升高,排卵期时较低,这种波动主要与孕激素分泌的周期有关,女性的体内脂肪较男性为高,这也是体温相对稍高的一个原因;
2.年龄因素
新生儿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肤汗腺发育又不完全,从而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波动。儿童代谢率高,体温可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故体温偏低;
3.昼夜因素
一般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14~16时体温最高,其变动范围约在0.5~1℃之间。这种昼夜有规律的波动,是由于人们长期的生活方式如活动、代谢、血液循环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所形成的。而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周期性波动则出现夜间体温升高,日间体温下降的情况;
4.情绪与运动
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运动时骨骼肌收缩,均可使体温略有升高,情绪处于低迷的状态中,体温会有偏低的现象,此外,外界气温的变化,进食等均可使体温产生波动。
二、病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最高温度高于37.3℃或者最低温度低于36℃,则考虑是疾病导致的。比如疟疾,患者会有发热和寒战交替出现的表现,同时还会有全身乏力、脾脏肿大等症状。败血症患者也会出现寒战、发热的症状,还可能伴有呼吸、心跳加快、肝脾肿大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