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疾病的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共分为五个阶段,即为无症状期、稳定型心绞痛期、急性心肌梗死期、慢性心力衰竭期以及死亡。
1.无症状期:此时患者的心脏冠状动脉已经发生硬化,但是没有心肌缺血,也没有其他心脏方面的症状,一般在常规检查中发现,可通过心电图和血液检查来诊断。在这个阶段,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病发风险,比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戒烟等。
2.稳定型心绞痛期:这个阶段会因为心脏血管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为胸闷、胸痛等。很多患者在身体劳累、寒冷刺激或者进食过饱的情况下,会导致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从而出现心绞痛。可遵医嘱通过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药物改善症状,比如盐酸地尔硫卓片、盐酸普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
3.急性心肌梗死期:冠状动脉堵塞引发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坏死,之后便会导致心前区出现压榨性疼痛和憋闷感。这类疾病通常会引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可能危及生命,属于比较严重的急性病症,需要尽快治疗。治疗包括抗凝治疗、血栓溶解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4.慢性心力衰竭期: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当心肌反复出现缺血缺氧的现象,则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引发慢性心力衰竭。这个阶段心脏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无法正常工作。患者可能会出现气短、疲劳、水肿等症状。可遵医嘱通过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缓解,例如卡维地洛片、盐酸阿罗洛尔片、贝那普利片、福辛普利钠片等。
5.死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最终会因心脏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而死亡。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早期患病后一定要及时入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并且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