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时体温升高通常与年龄、环境因素、生理节律、运动、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应及时改善不良习惯,并及时就医治疗。
1.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体温可能会比成年人稍高,所以睡觉时会感觉基础体温会上升,但一般不会超过37.2℃,属于正常表现,可暂时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2.环境因素:睡觉时室内温度过高、被褥过厚等,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应及时改善环境,立即将窗户打开通风。如果有使用空调,可将房间的温度调节至24-26℃。同时也要及时更换被子,尽量选择宽松柔软厚度合适的被子。
3.生理节律:人体的体温在一天中会有波动,通常在下午和晚上会稍微升高。因此,在睡觉时可能会感觉温度比白天要高。属于正常的生理表现,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晚上睡觉前情绪要放松,不做过激的游戏,也尽量不喝浓茶、咖啡等。
4.运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晚上睡觉时体温会上升,且伴有手心、脚心、全身出汗等症状。建议睡觉前不做剧烈运动,比如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做一些轻柔的动作,如瑜伽、体操等。
5.激素水平:女性在排卵期和月经前期,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会导致晚上睡觉体温上升。一般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体温可下降,比较严重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孕激素或雌激素进行代替治疗,如复方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因素所致。建议先暂时观察,如果症状一直持续,且有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再遵医嘱治疗。注意合理穿着、多饮水等,有助于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