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有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等。
1.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病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应加强产前保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产时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正确处理分娩;产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按摩子宫促进收缩等。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胎盘缺血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需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尿蛋白等指标;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降压、解痉等药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
3.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常见于胎膜破裂、宫缩过强等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即抢救,采取抗过敏、解除肺动脉高压、抗休克等措施。
4.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多与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等有关。要注意孕期卫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产褥期保持外阴清洁,如有感染及时治疗。
5.妊娠合并心脏病:常见病因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孕期心脏负担加重,易发生心力衰竭。应加强孕期监护,限制体力活动,预防感染,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分娩方式。
孕期要定期产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分娩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产后密切观察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