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出血的常见原因有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
1. 痔疮:痔疮是引起大便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长期久坐、便秘、妊娠等都可能诱发。排便时粪便擦破隆起的曲张静脉,就会引起出血,一般为鲜红色,不与粪便混合。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温水坐浴等缓解。
2. 肛裂:多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等造成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典型症状为疼痛、便秘和出血。便血一般量较少,色鲜红,常附着于粪便表面。保持大便通畅,局部涂抹药膏等可促进愈合。
3. 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糜烂、溃疡,从而引起出血。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炎等治疗。
4. 肠道息肉: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当息肉表面的黏膜受到摩擦或损伤时,就会出现便血。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可有腹痛、腹泻等。通常需手术切除。
5. 肠道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表面破溃、坏死,就会引起出血。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
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出现便血症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