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骨性反颌和牙性反颌在成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区别。
1. 成因:
骨性反颌主要是由于上下颌骨发育异常所致,可能与遗传因素、先天性疾病、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等有关。例如,家族中有骨性反颌的遗传倾向,或者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长期有吮指、咬唇等不良习惯,影响了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下颌骨过度生长、上颌骨发育不足。牙性反颌则多是由于牙齿排列不齐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乳牙滞留、恒牙萌出异常、牙齿替换过程中的局部障碍等。比如乳牙未按时脱落,占据了恒牙的位置,导致恒牙错位萌出,形成反颌。
2. 临床表现:
骨性反颌患者的面部外观通常有明显改变,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后缩,面中部凹陷,侧面呈凹面型。牙齿咬合关系错乱,不仅前牙反颌,后牙也可能存在反颌情况。牙性反颌主要表现为牙齿排列紊乱,前牙反颌较为常见,后牙咬合关系一般正常,面部外形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颌骨发育异常。
3. 治疗方法:
骨性反颌的治疗相对复杂,对于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可采用正畸和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方法。先通过正畸治疗调整牙齿排列,为后续的正颌手术创造条件,然后通过手术矫正颌骨的异常形态和位置。成年患者一般也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性反颌的治疗主要以正畸治疗为主,通过佩戴矫治器,如传统金属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等,施加矫治力使牙齿移动到正常位置,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在发现反颌问题后,应及时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