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黏膜损害、骨梅毒、肝脾肿大、神经梅毒、血液系统异常等。
1. 皮肤黏膜损害:新生儿梅毒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多样,如斑丘疹、丘疹、水疱、脓疱等,常泛发对称,好发于掌跖、口周、臀部等部位,重者可出现皮肤脱屑、溃疡等。黏膜损害可见于鼻黏膜、口腔黏膜等,可出现鼻塞、流涕、黏膜红肿等。
2. 骨梅毒:较为常见。可表现为骨软骨炎、骨膜炎等,受累部位常见于长骨,如股骨、肱骨等。患儿可出现肢体假性瘫痪,活动时肢体疼痛、哭闹不安,局部可有肿胀、压痛等表现。X线检查可发现骨骼的异常改变。
3. 肝脾肿大:多数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肝脏肿大可伴有肝功能异常,如黄疸、转氨酶升高等;脾脏肿大一般质地较硬,可在腹部触及肿大的脾脏。
4. 神经梅毒:相对少见。可表现为脑膜炎、脑积水、惊厥、智力发育迟缓等。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如蛋白升高、淋巴细胞增多等。
5. 血液系统异常:较为罕见。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瘀点瘀斑等。
新生儿梅毒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若怀疑新生儿有梅毒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梅毒血清学试验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治疗应遵循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方案,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相关指标,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