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即非处方药,分为红色和绿色两种标识,在标识类别、销售场所、药品安全性、适用人群、药品监管、包装标识等方面存在区别。
1. 标识类别:
红色OTC代表甲类非处方药,绿色OTC代表乙类非处方药。
2. 销售场所:
红色OTC可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零售药店销售;绿色OTC除了在零售药店销售外,还能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如超市、便利店等销售。
3. 药品安全性:
红色OTC的安全性相对较低,虽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仍需在药师或医师指导下使用;绿色OTC安全性更高,正常使用情况下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4. 适用人群:
红色OTC针对一些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疾病,但可能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辅助判断;绿色OTC主要用于治疗消费者能够自我判断、自我药疗的轻微疾病,使用相对简单方便。
5. 药品监管:
红色OTC的监管相对严格,在药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要求更为细致;绿色OTC的监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更注重其便利性和可及性。
6. 包装标识:
红色OTC的包装标识醒目,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绿色OTC的包装标识则更侧重于传达其安全性和便利性。
在选择和使用OTC药品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等信息。如果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