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自身免疫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等,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长期生存,引发胃黏膜炎症,逐渐导致胃黏膜萎缩。可通过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检测,若呈阳性,通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治疗,以根除幽门螺杆菌。
2.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会反复刺激胃黏膜。应保持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会损伤胃黏膜。若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可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4.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胃黏膜细胞,导致胃黏膜萎缩。需针对自身免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免疫调节治疗。
5.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会影响胃肠功能。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胃镜,关注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