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常见步骤包括穿刺点定位、局部消毒铺巾、局部麻醉、穿刺针穿刺、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置入导管、确认导管位置、固定导管等。
1. 穿刺点定位:常选择锁骨中、内 1/3 交界处下方 1.0cm 为穿刺点,该位置能较好避开重要结构且易于操作。
2. 局部消毒铺巾:常规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约 15 - 20cm,铺无菌洞巾,防止感染。
3. 局部麻醉:用注射器抽取适量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减轻穿刺时疼痛。
4. 穿刺针穿刺:穿刺针与皮肤呈 15° - 30°角进针,向胸锁关节方向穿刺,边进针边回抽,见暗红色血液顺畅回流表明进入锁骨下静脉。
5. 置入导丝:固定穿刺针,将导丝通过穿刺针缓慢送入静脉内,一般送入深度约 15 - 20cm,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导丝打折。
6. 拔出穿刺针:确认导丝在静脉内位置合适后,拔出穿刺针,保留导丝在静脉内。
7. 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沿导丝置入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以利于后续导管置入,扩张时动作要稳。
8. 置入导管:拔出扩张器,沿导丝置入导管,一般导管置入深度为 12 - 15cm,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9. 确认导管位置:通过回抽血液确认导管在静脉内,必要时可通过 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10. 固定导管:用缝线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再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
操作完成后要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等情况,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穿刺侧肢体,防止导管扭曲、受压。若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