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CT表现常见的有高密度影、等密度影、低密度影等。
1.高密度影: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时期,血液刚渗出不久,此时CT图像上多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界可清晰或稍模糊,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占位效应明显,可导致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侧脑室受压变形等情况。
2.等密度影: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阶段,血肿内血红蛋白逐渐分解,部分红细胞溶解,此时血肿密度与脑组织相近,表现为等密度影。CT上单纯观察密度可能不易发现病变,需要结合其他间接征象,如脑沟变浅、脑室形态改变、中线结构轻度移位等进行判断。
3.低密度影:慢性硬膜下血肿时,血肿内水分增多,蛋白质进一步分解吸收,CT图像呈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占位效应相对较轻,但长期存在也可能对脑组织产生一定压迫,导致局部脑萎缩等改变。
进行CT检查后,若发现硬膜下血肿相关表现,应及时将结果告知医生。医生会结合患者具体症状,如是否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以及受伤史等综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后续需按照医生安排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接受相应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时的密切观察,以及必要时的手术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