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分为前叶、中叶、后叶,这种划分基于垂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差异。
1.前叶:远侧部是腺垂体的主要部分,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如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嗜酸性细胞又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素细胞。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对机体生长发育起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能刺激骨骼生长和促进蛋白质合成。远侧部的激素分泌受下丘脑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抑制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输到远侧部,调节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2.中叶:人类垂体中间部相对不发达,中间部主要含有能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SH)的细胞。黑素细胞刺激素在低等脊椎动物中,主要作用是调节皮肤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分布,从而改变动物的体色,用于伪装、求偶等行为。中叶的分泌活动也受到下丘脑的调控,下丘脑分泌的相关调节因子通过垂体门脉系统或神经纤维等途径作用于中间部细胞,控制黑素细胞刺激素的分泌。
3.后叶:神经部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是下丘脑神经元轴突的延伸部分,本身不能合成激素,主要功能是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OXT)。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当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从而减少尿量,维持体内的水平衡。神经部的激素释放是神经调节的过程,当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部时,神经末梢释放激素进入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垂体的三叶结构反映了其在内分泌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控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