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杆菌等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1.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家禽、家畜、蛋类等食物中,被污染的食物在适宜温度下大量繁殖。人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严重时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人的皮肤、鼻腔、咽喉等部位,也可污染食品。在适宜环境下能产生肠毒素,人摄入含毒素的食物后,很快会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
3. 大肠杆菌: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例如未煮熟的肉类、生鲜蔬菜等可能携带。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严重时可出现脓血便、发热等症状。
4. 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如鱼、虾、蟹、贝类等。食用了被该菌污染且未煮熟的海产品后,会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粪便多为水样或糊状。
5. 肉毒杆菌:在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中广泛存在,可污染肉类、罐头食品等。它产生的肉毒毒素毒性极强,人摄入后会出现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吞咽困难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煮熟,避免食用变质、不洁食物。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储存食物要注意温度和湿度,防止细菌滋生。若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