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伤有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等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观察扭伤部位有无肿胀、淤血、畸形等情况;触诊判断有无压痛、肿块、骨擦感等异常;同时进行关节活动度检查,查看关节活动是否受限以及疼痛加剧的具体角度,以此初步判断扭伤的程度和可能损伤的组织。
2. 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CT、MRI 等。X 线主要用于排除骨折情况,能清晰显示骨骼的形态结构;CT 对于复杂骨折的诊断更为准确,还能发现一些细微的骨折线;MRI 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强,可清晰显示肌肉、肌腱、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确定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3. 关节造影:将造影剂注入关节腔内,然后通过 X 线或 CT 等影像学手段观察关节内部结构,能更准确地显示关节软骨、韧带、半月板等结构的损伤,对于一些隐匿性的软组织损伤诊断有重要价值。
4.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对扭伤部位的软组织进行成像。可以观察肌肉、肌腱的连续性,有无局部肿胀、积液等情况,对于判断软组织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一定帮助,且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
5. 磁共振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评估扭伤部位周围血管的情况,查看有无血管损伤、血管狭窄或堵塞等问题,在怀疑有血管损伤时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在诊断扭伤过程中,医生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详细描述受伤经过和症状表现。诊断后,需按照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加重损伤,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