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嗪的作用和用途包括抗组胺、止吐、抗晕动、镇静催眠、辅助麻醉等。
1. 抗组胺:
异丙嗪是一种抗组胺药,能竞争性阻断H1受体,从而产生抗过敏效应。可用于治疗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它能减轻或消除过敏反应引起的鼻痒、打喷嚏、流鼻涕、眼痒、皮疹、瘙痒等症状,使患者的不适得到缓解。
2. 止吐:
异丙嗪具有止吐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呕吐中枢来实现。常用于防治多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比如晕车、晕船、晕机等晕动病所致的呕吐,以及因放射治疗、手术、药物等因素引发的恶心呕吐症状。
3. 抗晕动:
它能有效减轻或预防晕动病的发生。在乘坐交通工具前适当服用异丙嗪,可缓解因交通工具颠簸、摇晃等刺激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晕动症状,让出行更加舒适。
4. 镇静催眠:
异丙嗪有一定的镇静催眠作用,可用于一些需要镇静的情况,如术前用药,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使其在手术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操作;也可用于治疗失眠,尤其适用于因过敏反应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患者。
5. 辅助麻醉:
在麻醉过程中,异丙嗪可作为辅助用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的用量,降低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它能使患者在麻醉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术中知晓、躁动等情况的发生。
异丙嗪虽然有多种作用和用途,但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