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可分为大唾液腺和小唾液腺两类,其中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包括唇腺、颊腺、腭腺、舌腺。
一、大唾液腺
1.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咬肌后部的表面。腮腺整体呈不规则的楔形,其浅部向前延伸覆盖部分咬肌,深部则位于下颌后窝内。从体表位置看,大致在我们耳朵前下方到下颌角这个区域能摸到它的轮廓。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下颌下三角内,下颌下腺呈扁椭圆形,其大小比腮腺小一些。有一条下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阜,舌下阜是位于口腔底部舌系带两侧的小隆起,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就经此开口流入口腔,为口腔提供持续的润滑和消化所需的物质等,像平时口腔能保持湿润的状态,下颌下腺的分泌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3.舌下腺:是三对大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位于口腔底部舌下襞的深面,在舌系带的两侧。舌下腺由多个小腺体组成,整体呈细长条状排列在舌下区域。舌下腺导管有大、小两种,大导管与下颌下腺导管共同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则直接开口于舌下襞黏膜表面,其分泌的唾液也源源不断地进入口腔,帮助湿润口腔黏膜、初步消化食物等,尤其是在进食过程中,会协同其他唾液腺一起保证口腔内有足够的唾液来完成正常的消化等活动。
二、小唾液腺
1.唇腺:分布在口唇的黏膜下层,嘴唇之所以能保持柔软、湿润,唇腺的持续分泌功不可没,能防止嘴唇干裂,让嘴唇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黏液覆盖,使其触感良好且利于说话、进食等口腔活动。
2.颊腺:位于颊黏膜下层,也就是脸颊内侧的黏膜下方,能使脸颊内侧的黏膜保持湿润,避免在咀嚼、吞咽等过程中黏膜因摩擦等受到损伤,同时也有助于食物在口腔内的混合、搅拌等消化起始步骤。
3.腭腺:主要分布在硬腭和软腭的黏膜下层,硬腭就是口腔顶部靠前较为坚硬的部分,软腭则是靠后的柔软部分,腭腺分泌的唾液可以湿润腭部黏膜,对于发音以及防止食物残渣黏附在腭部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4.舌腺:在舌的黏膜下层分布着舌腺,不同部位的舌腺有着不同的功能侧重,有的参与食物的味觉感受调节,有的帮助湿润舌面,便于舌头在咀嚼、吞咽、发音等过程中灵活运动,保证口腔功能的正常进行。
总的来说,唾液腺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分泌唾液来保持口腔湿润,帮助消化和吞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