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治愈后形成的结节常见的形态有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钙化结节、纤维硬结灶等。
1. 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影,边界相对清晰。其内部结构较为致密,通常是由于肺结核炎症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肉芽组织机化等形成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可达数厘米。多数情况下,实性结节如果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患者没有相关症状,一般提示病情稳定。
2. 部分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既有实性成分,又有磨玻璃成分。因为在肺结核的修复过程中,部分区域的炎症已经机化形成实性组织,而另一部分仍处于炎症的吸收或修复阶段,呈现磨玻璃样改变。部分实性结节需要密切关注,尤其是实性成分有增大等变化时,要警惕恶变的可能。
3. 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云雾状的稍高密度影,透过结节仍可看到其后方的血管和支气管等结构。主要是由于肺结核炎症导致肺泡内有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等,在愈合过程中尚未完全吸收或纤维化。磨玻璃结节如果长期存在且有增大趋势,也需要进一步评估。
4. 钙化结节:钙化结节表现为高密度影,形态多样,可呈点状、斑片状或块状。因为肺结核病灶在愈合过程中,钙盐沉积在病变部位形成的。钙化结节通常提示病变已经稳定,是肺结核治愈后的一种常见良性表现。
5. 纤维硬结灶:纤维硬结灶主要是由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条索状或片状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晰。是肺结核炎症修复后遗留的瘢痕组织,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肺结核治愈后形成结节,应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动态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若结节出现明显增大、形态改变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