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到中期可能是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不佳、牙齿结构异常、唾液分泌异常、细菌感染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改善口腔卫生、调整饮食、修复牙齿、调节唾液分泌、抗菌治疗等。
1. 口腔卫生不良:日常不认真刷牙、不使用牙线等,导致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齿表面堆积,逐渐腐蚀牙齿引发龋齿。要养成早晚正确刷牙的习惯,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饭后使用牙线清理牙缝;定期使用漱口水,如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西吡氯铵含漱液,遵医嘱用药,保持口腔清洁。
2. 饮食习惯不佳:经常吃甜食、酸性食物等,这些食物会为细菌提供养分,且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要减少甜食摄入,如糖果、蛋糕等;控制酸性食物摄取,如柠檬、醋等;多吃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3. 牙齿结构异常:牙釉质发育不全、牙列不齐等牙齿自身结构问题,容易使食物残渣滞留,增加龋齿风险。对于牙釉质发育不全,可进行涂氟治疗,如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牙列不齐可通过正畸治疗,如佩戴传统金属牙套、隐形牙套等改善牙齿排列。
4. 唾液分泌异常:唾液具有清洁和缓冲作用,唾液分泌减少或成分改变会影响其保护功能。可通过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若因疾病导致唾液分泌异常,需就医治疗。必要时可使用人工唾液,如羧甲基纤维素钠人工唾液、卡波姆人工唾液、聚乙烯醇人工唾液,遵医嘱用药。
5. 细菌感染: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会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酸,腐蚀牙齿。可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如含单氟磷酸钠的牙膏;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若感染严重,可遵医嘱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头孢克肟颗粒。
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饮食上合理搭配,避免不良饮食习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出现不适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