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形成细胞可以分为五层,分别是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等。
1.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底层,是一层矮柱状或立方状的细胞。基底层细胞具有分裂增殖能力,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向上推移,以补充表皮其他各层脱落的细胞。
2. 棘层:位于基底层之上,由 4 - 10 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间借桥粒相连,形成棘状突起,故名棘层。棘层细胞具有合成角蛋白的功能,参与表皮的角化过程。
3. 颗粒层:位于棘层上方,由 2 - 3 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这些颗粒在细胞角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角蛋白的形成和细胞的角化。
4.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部位的表皮,由 2 - 3 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内细胞器消失,胞质呈均质透明状,有利于光线的透过。
5. 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由多层扁平角化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已完全角化,细胞核和细胞器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具有很强的抗摩擦和抗损伤能力。
注意,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层结构在不同部位的皮肤可能会有所差异,且其功能也相互关联。在皮肤的生理过程中,各层细胞协同工作,共同维持皮肤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如果皮肤出现异常,如角质层增厚、变薄或分层紊乱等,可能提示皮肤疾病的发生,应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