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染给人: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经胎盘垂直传播等。
1:接触病畜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与患病的牛、羊、猪等家畜密切接触,如接触其皮毛、血液、乳汁等,可导致感染。例如,在养殖、放牧、屠宰等过程中,若防护不当,就容易接触到病畜的这些物质而感染布鲁氏菌病。
2: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食用未经充分消毒的乳制品、未煮熟的肉类等,可摄入含有布鲁氏菌的病原体。比如,饮用被病畜污染的水源,或者食用被病畜分泌物污染的食物,都有可能引发感染。
3:吸入含有布鲁氏菌的气溶胶:在病畜养殖环境中,如畜舍、屠宰场等,空气中可能含有布鲁氏菌形成的气溶胶,人吸入后可导致感染。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可能产生大量粉尘的作业时,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4: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到病畜的污染物,如被病畜咬伤、抓伤,或者接触到病畜的尿液、粪便等,容易引发感染。这种接触方式在一些农业生产活动或兽医工作中较为常见。
5:经胎盘垂直传播:孕妇感染布鲁氏菌后,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感染。这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传播途径,对胎儿的健康危害较大。
注意事项:在与家畜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食用肉类和乳制品时,要确保其经过充分的消毒和烹饪。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如出现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