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时灌与流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性缺氧期: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等
此期微循环的变化特点是:毛细血管前阻力主要由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组成增加,毛细血管后阻力由微静脉组成不变或降低,导致微循环灌流减少,血液经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路迅速流入微静脉,使组织缺血缺氧。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性缺氧期:灌而少流、灌大于流等
随着休克的进展,微循环进一步扩张,毛细血管前阻力降低,后阻力降低更为明显,微循环内血液淤滞,血流缓慢,毛细血管网开放数量增加,灌流量大于流出量,组织缺氧更为严重。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不灌不流等
在微循环衰竭期,由于血液浓缩、黏稠度增加和酸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红细胞和血小板易发生聚集和黏附,形成微血栓,导致微循环血流停止,血液不灌流,组织细胞严重缺氧和代谢紊乱,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细胞代谢障碍: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等
休克时,组织细胞缺氧,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导致乳酸生成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细胞内能量生成减少,细胞膜钠泵功能障碍,细胞内钠、水潴留,细胞肿胀,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等
休克可引起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率加快等;肾功能障碍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等。
在休克的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量等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等,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