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控制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锻炼、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心理调节等。
1. 饮食调整:遵循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主食量,多选择粗杂粮如燕麦、荞麦、糙米等,减少精细米面摄入。增加蔬菜摄入,保证每天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控制糖分高的水果食用量,可在两餐之间少量进食。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烹饪方式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
2. 运动锻炼: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分散在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更好地控制血糖。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1 - 2小时,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
3. 药物治疗:根据糖尿病类型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α - 糖苷酶抑制剂等,能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糖。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和一些病情较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和时间。
4.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手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可使用血糖仪在家自行监测,也可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反映近2 - 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血糖波动。可通过听音乐、与朋友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有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饮酒和吸烟,这些不良习惯会干扰血糖控制。同时要注意足部护理,每天检查双脚有无破损、水泡等,选择合适的鞋袜,防止足部受伤引发感染。定期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