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牙套后牙疼可能是牙齿受力、牙套摩擦、口腔卫生不良、牙齿移动异常、牙套过敏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整牙套、改善口腔卫生等。
1. 牙齿受力:戴上牙套后,牙齿受到持续的外力作用,牙周组织受到牵拉和挤压,会产生酸痛感,这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一般在刚戴上牙套或每次复诊加力后的几天内出现。可通过适当吃软烂食物,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加重疼痛,通常在 3 - 7 天左右疼痛会逐渐减轻。若疼痛难以忍受,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胶囊、双氯芬酸钠片、对乙酰氨基酚颗粒来缓解疼痛。
2. 牙套摩擦:牙套的某些部位可能会与口腔黏膜发生摩擦,导致黏膜破损、疼痛。比如弓丝末端过长、托槽边缘锐利等。可以找医生对牙套进行调整,磨平锐利边缘或剪短过长的弓丝。同时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康复新液、西瓜霜喷剂来促进破损黏膜愈合,使用时需遵医嘱。
3. 口腔卫生不良:戴牙套后增加了口腔清洁的难度,如果没有及时有效清洁牙齿,食物残渣容易堆积,滋生细菌,引发牙龈炎、龋齿等,导致牙疼。要学会正确使用正畸牙刷、牙线、冲牙器等清洁工具,保持口腔清洁。对于牙龈炎,可遵医嘱口服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进行消炎治疗。
4. 牙齿移动异常:在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动可能出现异常情况,比如移动速度过快、方向偏差等,引起牙周组织损伤和疼痛。这种情况需要医生重新评估正畸方案,调整牙套的加力方式和力度,以确保牙齿正常移动。
5. 牙套过敏:极少数人可能对牙套的材质过敏,接触后出现局部或全身性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牙疼、牙龈红肿、瘙痒等。需及时告知医生,更换其他材质的牙套。同时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胶囊、依巴斯汀片等抗过敏药物。
戴牙套期间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以免影响正畸效果和加重牙齿不适。